2010年11月30日

最霉的板塊

筆者嗜吃朱古力,最喜愛的是可可成分70%的黑朱古力,家中總會放上一兩排。

不過,筆者近來的口味變了,轉吃比較甜一點的牛奶朱古力,因為近一個月以來,筆者在股市連場敗北,回家後實在需要吃點偏甜的東西去安撫受傷的心靈;而家中的朱古力,近來也“去”得很快。

做政券這一行,最悲慘的是不能逃避面對自己買入的資產不斷下跌的事實。 昔日還入行之前,筆者買貨後坐艇,大概只會不看股價一段時間;雖然有點自欺,但心理上會好過一點。 可是,現在每天都要觀察大市,時時刻刻望著報價機,縱使EQ已經提升了不少,無奈血肉之軀還是感到吃不消。

而且,做政券這一行,勤奮的不一定會發達,但懶惰的肯定會潦倒一生。 故此,筆者和T先生仍然在股海中努力掙扎。 今天大家在MSN上交換意見,不約而同看上了牛奶股。 翻看乳業板塊,除了蒙牛(2319)外,其他成員的股價可謂慘不忍睹,分別由各自上市時的招股價回落了15至37%不等(圖1)。

圖1

最後,T先生選了半新股環球乳業(1007)。 該股已經下跌了十多天(圖2),今天下午三時後漸見買盤, T先生因而小注買了一點貨。 至於筆者,由於對澳優(1717)比較熟悉(圖3),於是也撈了不足1萬股,博其反彈。 希望這一隻牛奶股,不會讓筆者吃牛奶朱古力吧!

圖2

圖3

2010年11月24日

兩類選擇

昨天拙文已經指出刻下市況已屆入貨良機,現在買貨,雖然不一定可以撈中底部,但是中長線來說,應該會是平貨。

今天筆者不打算花太多篇幅作深入說明,只提供兩類股票,博與不博,悉隨尊便。

第一類,是那些受到市場唾棄,無人問津的股份。 不用多說,讀者即時想起的應該是內地的電力股。 其中一個最佳例子,非大唐發電(991)莫屬。 翻看大唐日線圖,眼前的“13連陰”(“十字星”也計算在內)和低於20的14天RSI(圖1),指出該股實屬博反彈之佳品。

圖1

第二類,是早前被投資者追捧熱炒的消費股。 貼市的讀者應該會留意到,擁有內需概念的本地消費股,之前呈現超強之勢,就算見頂回落後,近來已比其它板塊的股份早一步見底回升。 當中筆者比較喜歡的是主業集設計、生產和銷售鞋履及配飾的利信達(738)。 集團上星期三(17/11)除淨,派息4.3港仙,及後股價依然繼續上升,短線可看4.5至5元。 這隻股份實在是長短皆宜,打開周線圖,利信達營造了一個鎚頭(圖2),估計該股已經見了中期底部。

圖2

2010年11月23日

買貨良機是怎樣造成的?

能夠在股票市場裡賺大錢的人,一般都是懂得沉著應戰,更甚者,可能有點冷血。

下午開市不久,辦公室的庶務阿姐便大喊“打仗啦!北韓打南韓!” 正當其他職員叫她不要妖言惑眾之際,筆者看見電視的即時新聞,馬上說“係堅喎!”

接著,筆者也顧不及戰爭中有多少死傷(反正筆者也是愛莫能助),便不停地用MSN叫客戶和朋友買貨,因為筆者相信,打仗確實是萬料不到,不過戰事會很快完結,原因是中國會著令北韓政府盡快收兵。

打開地圖,有點地緣政治常識的都會知道,整個中國已經差不多被美國的盟友圍堵起來:南面有菲律賓,東面有台灣,東北面有日本和南韓,最近美國才開始從西面的阿富汗撤軍。 若果北韓繼續鬧事,老美便出師有名,聲稱要為南韓的國家安全著想而派兵東來。 阿爺最怕就是見到這種情況出現,故此非要立刻把這頭喪犬拉回老家不可。

很明顯,筆者認為戰事不會拖得太久;單看指數只是比上午多跌300餘點,便知經歷過911大跌市的股民一定不會被這次個別事件嚇倒。

當然,筆者不是說現在必須全力飛身入市買貨,不過觀乎經濟的大環境沒有重大變動,十二五計劃不會因為兩個小國開戰而有所改變;現時遇上如此投資良機,實在應該出手撈點貨。

上星期二“樓市資金終歸股市”一文已經表示樓市將有調整,拙文刊出後3天便見政府出招,純粹是“付碌”的表現,並不是筆者有什麼內幕消息。 更重要的是,財爺亦已明言政府不會阻止國外熱錢的流入。

人行短期內兩度上調內地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中央政府宣布控制國內物價、 港府推出打擊炒賣樓市措施、上星期后海灣2.8級地震,加上今天南北韓開戰,近期可謂壞消息盡出。 現在,除了阿爺有機會宣布下月加息這一把懸刀外,筆者已經想不到還有什麼利淡的因素。

2010年11月18日

從食環署說到中國消防

審計署公布公務員申請病假的數據,食環署“榮登”榜首,成為“五勞七傷部隊”,實至名歸。 工會辯稱此乃員工年事已高,以及外勤工作比率較高之故,表示審計署的指控對旗下員工並不公平,更要求政府方面增加人手配合。

筆者不太清楚食環署的內部運作,因此不能妄加評論。 不過,筆者十多年前求學時期,需要替人家補習幫補大學學費,記得其中一個學生的父親是在食環署幹活,許多時候可以很早便下班回家,有時下午三時許便見他買餸回來。 筆者有次多口詢問為何食環署的工作如此寫意,他也不好意思地支吾以對。

若然那位學生的父親效率超高,每天一早把工作完成,提早回家照顧子女,筆者覺得問題不大。 可是,如果是署方內部冗員太多,個個返工百無聊賴,慷納稅人之慨而尸位素餐,則屬無恥之徒。 其實,以那位學生父親的工作量,他大可以再找多一份兼職,反正其正職提供大量的工餘時間。

說起兼職,便聯想起消防員。 事緣筆者以前工作的製藥公司有一次搬遷辦公室時,聘請的搬運公司員工,大部分都是正職消防員。 由於消防員擁有大量假期,出勤次數不多(筆者也不想他們需要出動的次數太多),加上他們身壯力健,出外“秘撈”搬運工作,實在適合不過。 當然大前提是,兼職不要影響正職,損害消防救援服務。

提及消防員,便再想到日前因上海一棟住宅發生沖天大火而股價上升的中國消防(445)。 市場曾經一度以為這次嚴重意外將會使大眾重新關注防火措施,因而令中國消防再次受到投資者的重視。 可惜,觀乎該股過去兩天不能收於高位、以及今天迅速回落的走勢,看來事件只是引來短炒一族賺轉快錢的機會居多。

這也難怪,雖然中國消防曾經得到賺錢之神邱永漢的青睞,認為該股未來幾年能夠直接受惠於內地高速城市化的發展,但回顧公司過去幾年業績,生意始終未能做大;純利自07年開始便一直下跌,去年更轉盈為虧,蝕了1.06億元人民幣。

不過奇就奇在,翻看周線圖,中國消防的股價在過去半年載浮載沉,某程度上跟其RSI呈現一點背馳現象(圖1),直至日前才受到火災消息而明顯炒上,難道春江鴨能夠預知火災的發生?

圖1

2010年11月17日

淺談震雄

大市今天再跌,恆指大插478點,成交亦過千億港元(下同)。

連同今天,恆指已經連續下跌四天,叫一眾財演及二流分析員紛紛改口風看淡。 其實,指數從9月開展升浪,一口氣升近4千多點,其間只有10月底出現過少許調整,現在只是回落了千餘點,尚算健康,實在是合情合理,不足為懼。 除非宏觀因素突然發生重大轉變,否則筆者仍然認為11月底及12月頭會出現新高,即之前博文中的第一個看法維持不變。

現時,恆指的50天移動平均線及保力加通道下軸分別處於23,038及22,759點,兩者相當接近; 50天線有一定的支持作用,故此筆者估計指數就算再跌,現水平已屆吸納良機。 當然,指數總會比上述水位跌多或跌少一點,撈中底部是十級難度;如要入市,筆者建議可以把注碼一分為二,現水平一注,不幸再跌的話,22,500點或以下再加最後一注。

日前有讀者詢問為何震雄(57)的業績對辦,前景亦佳,但仍然跑輸大市。 雖然筆者不太熟悉本地工業股(以前比較留意多點,近年已沒有買賣這類股份),但仍然希望跟大家分享對此股的看法。

首先,簡單交代公司背景。 震雄屬老牌本地工業股,主席蔣震把公司上市將近20載,主業從事注塑機的生產和銷售,目前市值大約23億元。

截至今年3月底的去年度業績,震雄營業額和純利有18.06億元和1.53億元,分別上升13%和79%;核心盈利更按年大增1.23倍至1.04億元。 如此佳績有賴於訂單的增長及毛利率的回升,反映了所處行業出現復蘇跡象。

這也難怪早前震雄發出盈喜,預期截至今年度首半年(公司於三月作年結)較去年同期錄得顯著盈利增長,主要因為市場復甦以致集團營業額增加,以及出售所持有的基碩發展有限公司股份約9,400萬元的一次性收益。

翻看圖表,筆者發現震雄自年頭至今跑贏恆指多達6成(圖1),故此估計該讀者所言的“跑輸”應該是指震雄於盈喜發出後未能跟貼指數近來的升幅。 不過,老實說,一隻股份的走勢實在受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響;例如該股的知名度、交投活躍程度、於所屬板塊的位置等等。 只要看看同業海天國際(1882) ,無論在市值或在內地的知名度均較震雄為高,便會知道為何海天近期大幅跑贏震雄(圖2)。

圖1

圖2

雖然震雄的業務穩健,公司多年來派息慷慨,實屬優質股份,但是無奈其管理層作風過於保守,加上成交一向比較疏落,在目前市場上選擇眾多的情況下,相信暫時難成主流口味。

至於震雄的走勢,翻看其3年日線圖,該股於過去兩年在大型的上升通道內上落(圖3)。 值得注意的是,該股每次跌穿其50天線後,大有可能回試通道的下軸(藍色箭咀)。 因此,若然震雄隨大市下跌而重回其50天線,短線投資者便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圖3

2010年11月16日

樓市資金終歸股市?

今早經過樓下的花園時,聽見有位年老的晨運客慨嘆,這一代年輕人能夠擁有自己的物業,算是非常了不起。

筆者有感本港年輕一代的處境,有點像本地中小企業飽受高昂租金窒礙發展的境況;有鴻圖大志,還得先闖置業這一關,可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有份正職,儲足首期,穩定供樓”。 香港人以置業為榮,畢生宏願早已變成“修身、齊家、上車、住豪宅”。 港青時常被踩沒有外國年輕人的胸懷和眼界,可是人窮志短,耕耘二十載換來的蝸居,窗外四周只有樓景,實在很難叫人有廣闊的國際視野。

日前,林鄭局長一句“鬼拍後尾枕”,是官場裡久的人話,彷如濁流中的一股清泉。 不過,城中看好樓市的人仍然眾多,加上瑞銀這個大好友繼續為熱烘烘的樓市火上加油,刻下樓價當然不會單單因為官員的一兩句話便應聲回落。

現時廣泛流傳支持樓價高企的兩大理由分別是市場上的充裕資金和相對97年較低的供款比率。 前者乃內地投資(機)者所致,後者則屬本地的因素。 筆者沒有炒樓經驗,不懂判斷如此論點是否足以令目前樓價持續上升。 可是,回望國內調控樓市的步伐及力度頗為積極,內房股股價也回落了不少,筆者未知阿爺會否終有一天會示意本港官員在本地樓市上做點降溫工作,畢竟共產黨始終覺得社會和諧最重要。

其實,只要留意月初本地銀行相繼把摟按息率調高,又推出一些鎖定部分供款息率的計劃,除了為了減低銀行自身的借貸風險外,也許是恐怕樓市氣氛一旦逆轉,到時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官員的講話,銀行的舉動,筆者覺得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這或許是樓市調整的序幕。 盡管如此,雖然政府可以運用行政手段去干預樓市,卻沒法阻止熱錢的流入,多的錢,會去到哪裡呢? 這也是為何筆者仍然看好股市的原因之一

2010年11月15日

2010年11月13日

估市要有Guts

筆者數年前修讀本地一所大學的統計學碩士學位課程。

記得有次在課堂中間休息的時候,教授突然跟大家談及股市,表示時常對財經節目裡的分析員(即財演)的評論感到莫名其妙。 他謂有一晚聽到一個分析員這樣說“如果恆指升穿了18,000點,就有機會到達19,500點”。 教授指出普通市民聽了,必定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可是,只要细心一想,這種“機會”一定存在;情況就像有人對你說,他從九龍那邊過海,穿過海底隧道之後,就有機會去到赤柱。 其實,該分析員表現得十分“財演”,原因是這樣的預測,說了等於沒說;分析員只會說對,不會講錯,是非常自保的說法。

雖然昨天港股大跌接近500點,成交亦超過千億元,但是筆者仍然維持11月11日博文內的第一種看法。 筆者沒有財演的包袱,不用見升說升,見跌說跌。

日前有報章報道,在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中,原材料及燃料等價格於10月份大升8%,反映出國際商品價格的飆升,已經開始蔓延至內地的工業生產。 今天下午,筆者把家中的廢紙拿去變賣,發覺廢紙的回收價已經增至每公斤1元(上星期才不過是9毫)。 讀者不要小覷這1毫的升幅,因為它代表了廢紙價上漲了至少11%。 這也許解釋了最近福和(923)的股價為何突然開車。

有時候,多留意身邊的事情,確實可以找到很多投資的機會。

2010年11月11日

對後市的兩個看法

人民銀行宣布上調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0.5%,算是比預期溫和,造就恆指今天再升199點,成交達到1,227億港元;市場短期內已經消化了內地收緊銀根的憂慮。

日前內地傳出10月份CPI將創出新高,維持CPI低於3%已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看來加息真的會陸續有來。 上月阿爺“突然”加息,筆者曾經提及今後大市因每一次息率上升而作出的調整,將會是投資者入市的良機。 不過,應注意的是,讀者要在加息落實前入市,因為等到措施公布後,大市便馬上再度開車。

今天收市後從電視上得悉第一天招股的好孩子(1086)反應極度熱烈,孖展一早被“借爆”,加上未來數星期新股接踵而至,筆者有感後市實在差極有限。

筆者下午一邊看盤,一邊估計後市的去向,想出兩種走勢。

第一種看法,恆指短期內(11月底或12月頭) 衝上26,000至28,000點之間的區域,見頂後回調15至20%,即最多跌至20,800至22,400之間,調整需時約1個多月,即到今年年底或明年1月中見底。 之後,大市重新上路,展開歷時數年的大升浪。

第二種,指數在本周初的24,988點,可能已經是短期內的頂位,後市將回落大約10%至22,500點附近,之後再展最後的一段升浪,年底前目標直指30,000點。 明年的第一季是調整期,之後展開數年的大升浪。

筆者傾向相信第一種走勢出現的機會較大。

胡亂猜測,若然估錯,看官不要掟雞蛋。

2010年11月10日

泡沫與逃生的藝術(11月9日)

泡沫本身,沒有好與壞;對泡沫的喜與惡,很視乎閣下曾經在過去的泡沫中賺得精彩,還是輸得無奈。

刻下人人皆知股市和樓市有點泡沫,問題是不知道何時爆破。

這裡先跟大家重溫過去投資泡沫,今次看遠一點,看看歷史上出現過的三個例子。

看過《Wall Street 2》的讀者,除了學到什麼叫“Greed is good”外,相信還會記得片中提及的鬱金香狂熱(The Tulip Mania) ;有人認為那次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泡沫經濟事件。

筆者不談太多的歷史背景,簡單來說,狂熱在1634年開始,當年遇著荷蘭人對鬱金香趨之若騖。 由於此花較難於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因而造成供求失衡,再加上投機者的炒作,最後導致鬱金香的價格不合理地急劇攀升。 曾經有文獻記載,在1636年狂熱完結之前,“一棵鬱金香,可以交換八隻肥豬、四隻肥公牛、兩噸奶油、一千磅乳酪、一個銀製杯子、一包衣服、一張附有床墊的床外加一條船”。 可見當時的人對炒賣鬱金香是如何瘋狂。

(這裡又引申出另一件真人真事,話說40多年前,家母還是一名“工廠妹”,當時本港曾經引入了10支黒色玫瑰。 由於黒色的玫瑰在那個年代是新花種,甚為罕見,因而賣得非常昂貴。 可是,家母是愛花之人,不多考慮便豪擲3個月的薪水買了一棵回來。 雖說千金難買心頭好,但於機關算盡的筆者而言,實在難以苟同家母的少年輕狂。 故此,筆者雖然無法理解鬱金香狂熱,但絕對不會覺得驚訝,畢竟類似的事情亦曾經發生在自己的家人身上。) 

大約100年後,歐洲又出現了另一次泡沫經濟,名為“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 事件發生在1720年,當時英國有一間叫南海公司的私人機構,透過賄賂政府,推出以南海公司換取國債的計劃,因而令自家公司的股價大漲,7個月內從120英鎊急升至超過1,000鎊。 及至同年國會宣布通過《泡沫法案》,南海公司股價馬上急跌,泡沫爆破。 不過,南海泡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連偉大的科學家牛頓(Issac Newton)也在該事件中損失不菲,事後他講過這番話“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近一點的,是1929年牛氣沖天的美國股市。 著名的美國經濟學家費沙(Irving Fisher)曾經豪情壯語,對當時的股市下了這樣的一道結論:“Stock prices have reached what looks like a permanently high plateau”。 諷刺的是,大約一周後,亦即是1929年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二(Black Tuesday) ,華爾街股市暴瀉,道指在10月28日及29日兩天合共蒸發了23%。 之後股市縱有反彈,但仍繼續3年多的跌浪,一直要到1932年7月8日的41.22點才告止跌;當時指數已經比高位下跌了89%。 與此同時,漫長的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亦席卷全球。

從上述三次的泡沫來看,筆者總結了幾點:

1. 泡沫在人類的歷史裡不斷重復發生;

2. 泡沫就像一個黑洞,只要是有點貪婪的人,都會被吸引進去,偉人如牛頓,也不例外;

3. 單看事事講求客觀求証的牛頓,和擁有經濟知識的費沙,同樣在泡沫中投資失利,可見專業知識未必能夠助你脫險,因為置身於泡沫當中,情況就如吸毒,不會有理智可言;

4. 每次泡沫的形成,總會有一個動人的炒作題材,而且每次不同;例如1993年的紅籌國企、 2000年的科網熱潮等(今次的題材,不知道是否就是QE2)。

因此,投資者要學懂的,不是逃避泡沫,而是曉得怎樣擁抱泡沫,因為只有敢於浸在泡沫當中的人,才能獲利最多。 在牛三臨近泡沫爆破前的一刻,時間很短,逃生的出口也很細小,關鍵在於自己到時能否醒覺,及願意全身而退。

電影《Inception》內的主角造了一個小玩意,用來告訴自己究竟是回到現實世界,還是仍然置身於夢境當中。 筆者也害怕被升市沖昏頭腦,因而也替自己做了類似的準備:如果有一天在某大報章的頭版或娛樂版看到關於股市的報道,又或者在三色台的某某娛樂八卦節目聽見恆指升到幾多點的時候,筆者必定會沽清持貨,靜待寒冬的來臨。

2010年11月8日

擁抱泡沫

中學時讀過林語堂的一篇作品,名為“讀書的藝術”;文中寫有“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佳句,筆者銘記至今。 原來同樣道理,放諸於一個博客身上,一樣見效。 筆者發覺一周不寫,便覺讀者遠離,溜覽量大減。

看來今天無論如何事忙,也要交文,以饗讀者。

美國上周公布市場期待已久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放水6千億美元,是否手鬆,見仁見智。 不過,由於奧巴馬在中期選舉失利,為了增加在2012年大選的勝算,加強刺激經濟已經是唯一挽回選票的辦法。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一年,正如本地一間財務公司的廣告裡面的一句話:“錢係會繼續嚟”。

今早跟客戶S閒話兩句,對方表示從電視上看到有某証券行的研究部門主管認為現時大市正處牛三階段,泡沫已經積聚;客戶S透露有點擔心。 其實,現在樓市和股市都被炒得熱烘烘,投資者擔心隨時暴煲,實乃人之常情。

筆者替客戶管理的戶口現在仍然差不多是滿倉,更有伴市如伴虎的感覺。 不過,刻下恆指的市盈率(PE)才不過16倍左右,而且 QE2剛剛推出,熱錢還是繼續湧來本地資產市場;加上投資態度超級謹慎的李嘉誠也願意在119元增持長實的股票,惠理(806)的謝清海仍然替旗下的基金買貨… 一個仍由大戶基金主導的市況,縱有泡沫,卻沒有即時的危險。

話雖如此,筆者在浸泡泡浴的同時,必定會提高警覺;如果突然“制水”,到時候成身泡沫,則非常“大鑊”。

明天筆者會寫篇題為“泡沫與逃生的藝術”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