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

新常態

8年前,港人經歷了一場世紀疫症。 世衛宣布香港成為疫埠,記得筆者當時正準備起程到地中海參加會議,但為了其他與會者著想(及免得自己受到別人歧視),臨近出發前一星期決定取消行程。 沙士襲港期間,人人自危;無輪上班上學,凡是外出上街,各人必定帶備口罩。盡管如此,最後還是有超過二百多人死傷,成為了港人的一個痛苦記憶。

8年後的今天,豬流感來襲;雖然病毒同樣可以致命,但就筆者每天上班沿途所見,戴上口罩的人可謂少之又少。 到底是市民對今次的流感認識不足,還是自信身體好時運高,筆者不太清楚。 然而,無可否認,港人(包括筆者)對流感的防範意識的確鬆懈了。

曾經發生的事情或出現過的現象,管它是好是懷,人們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逐漸接受及適應;發生或出現的次數越多,接受及適應的程度便會越深越大,最後成為了習慣。 這便是筆者認為的“新常態”。

近日中東多國相繼爆發民主運動,群眾上街示威浪潮席捲整個地區,要求民主的聲音更是傳到內地,因而觸動了上大人的神經。 有了六四的慘痛教訓,中央決不會重蹈二十年前的覆轍。 不過,中共始終要保衛辛辛苦苦打回來的政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舒減民困,令普羅大眾的生活得到重大改善;畢竟在吃得飽穿得喛的日子裡,投訴和不滿也會相對較少。 因此,不用多說,今年中央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嚴控通脹。

要管理通脹,不外乎從控制流動性方面入手。 上周央行再度上調內銀的存款準備金率0.5%至歷史新高的19.5%,已經是今年內的第二次。 雖然內銀股普遍在股價上作出下跌的反應,但跌幅卻比以往為少,好像筆者喜愛的重農行(3618) ,今天甚至在跌市中上漲3.5%,殊不簡單。 其實,這裡或多或少反映了市場開始習慣央行不定時在存款準備金率和息率上的干預措施。 況且,一眾本地上市的內銀股仍有很強的盈利能力,若然考慮到市場對內銀的擔憂正逐漸步入另一個常態當中,現價或許差不多反映了可預見的投資風險。 筆者亦因此認為縱使內銀繼續跟隨大市回落,跌幅卻不會很大。

另一種新常態,其實早已經在內房板塊裡出現;始終內房股在過去兩年的盈利很好,對於負債水平不高的內房企業來說,要挨過中央在房價上的調控,相信不會太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