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日

澳博,博唔博?

近日令全城議論紛紛的何家遺產爭奪戰,稍有看報的讀者,相信不會感到陌生。

這場賭場版溏心風暴,二三房惡鬥一四房,女人眾多,爭權爭財的激烈程度絕不遜於電視劇“金枝欲孽”。 什麼“家和萬事興”、“本是同根生”,於千億資產面前,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 可憐的是,昔日威震四海的賭王,今時今日年近九十仍然舟車勞頓,晚節不保,令人不勝唏噓。 由於何博士是中港澳葡等地的知名人士,家族事件亦牽涉本地數間上市公司(信德(242)和澳博(880) 等)的股權問題;因此各大媒體,不論是經濟組還是娛樂組的記者,日夜緊貼四房人物,務求得到第一手消息,第一時間報道事件的最新情況。

筆者一來不是八公,二來無權分錢,當然不會留意事件的娛樂部分;誰分得最多、誰得到最大實權、賭王女兒身材如何誘人,實在與筆者何干? 不過,由於事件的核心涉及澳娛旗下在港上市的澳博,以及家族另一旗艦信德的管理層的穩定性,筆者覺得就算閣下對娛樂新聞沒有興趣,也必須留意事態的發展。

賭王的講話朝三暮四,對於二三房的控告,來來回回幾十次,可說“真係估佢唔到”;他老人家一天尚未乘鶴仙遊,誰是最終的大贏家仍未有定論。 盡管如此,筆者認為事情可以簡單地總結出兩個可能的結局:第一個可能的結局,家產真正平均分配,家族內沒有人能夠成為集團的大股東,沒有人有絕對的控制權。 另一個結局,其中一房人分到較多股權,是將來集團的話事人。

如果賭王最終只是將遺產分給自己家人,而沒有再節外生枝,有其它的遺產承繼人突然出現的話,以上的兩種結局,是mutually exclusive,同時又collectively exhaustive,應該沒有其他的可能性了。 作為投資者(如果閣下不是何家任何一房人士),最希望看見的,也許是第二種結局的出現。 原因是若然一個集團的管理層內沒有一個人能夠一錘定音,每次董事會議都只是“嘈嘈閉”收場的話,那麼,這所企業的內部決策必會相當混亂,未來的發展步伐變得裹足不前。

當然,以上只是澳博或信德的中長線看法,短炒來說,或許正如一些財經版的專欄所寫,正當人人擔心爭產風暴或會影響這兩家公司運作的時候,其股價下跌便提供了不俗的入貨良機。 然而,筆者看見澳博現時股價正在50天線附近掙扎,跌穿還是守穩此線,可謂命懸爭產事件的結果。 與其買貨一博,倒不如新年期間入澳博旗下的賭場賭賭自己的運氣,起碼有多一分的消閑作用。

賭王身家豐厚,單是何家別墅這道大閘,多年前造價已過千萬港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