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數年前修讀本地一所大學的統計學碩士學位課程。
記得有次在課堂中間休息的時候,教授突然跟大家談及股市,表示時常對財經節目裡的分析員(即財演)的評論感到莫名其妙。 他謂有一晚聽到一個分析員這樣說“如果恆指升穿了18,000點,就有機會到達19,500點”。 教授指出普通市民聽了,必定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可是,只要细心一想,這種“機會”一定存在;情況就像有人對你說,他從九龍那邊過海,穿過海底隧道之後,就有機會去到赤柱。 其實,該分析員表現得十分“財演”,原因是這樣的預測,說了等於沒說;分析員只會說對,不會講錯,是非常自保的說法。
雖然昨天港股大跌接近500點,成交亦超過千億元,但是筆者仍然維持11月11日博文內的第一種看法。 筆者沒有財演的包袱,不用見升說升,見跌說跌。
日前有報章報道,在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中,原材料及燃料等價格於10月份大升8%,反映出國際商品價格的飆升,已經開始蔓延至內地的工業生產。 今天下午,筆者把家中的廢紙拿去變賣,發覺廢紙的回收價已經增至每公斤1元(上星期才不過是9毫)。 讀者不要小覷這1毫的升幅,因為它代表了廢紙價上漲了至少11%。 這也許解釋了最近福和(923)的股價為何突然開車。
有時候,多留意身邊的事情,確實可以找到很多投資的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