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2010年4月29日

恆指見底在立夏?

雖然筆者不懂風水算命,但曾經看過好幾篇關於風水師的訪問,皆不約而同指出恆指今年會在3-4月調整,大約於5月的立夏(5/5)前後見底。

當真? 筆者不知! 信否? 悉隨尊便!

不過,現時恆指處於20,949.40,離250天線(20,419.14)不遠。 從今天(29/4)到5/5還有4個交易日,且看恆指會不會就花4天時間到達這條牛熊分界線!

2010年4月28日

要潔能,核能能!

去年12月,中國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會議上立下豪言壯語,聲稱中國的減排目標,會以2005年為基礎,大減碳排量40%至45%。 雖然這個目標沒有被納入大會的協議當中,但是以中共做事的一貫作風,筆者相信中國政府必定會履行這個口頭承諾。 不信的話,你看看上世紀毛主席的年代,中國當時在人民食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仍然能夠自行研製出核子彈,就知道祖國領導人做事的決心。

中國定下的減排目標是相當偉大的。 因為中國跟美國不同,美國是一個已發展國家,國內的經濟活動主要是以第三產業(tertiary industry)(即金融、服務業)為主,耗能及炭排量相對較少;而中國則是個發展中國家,現時仍是個製造大國,內地經濟增長是由第二產業(secondary industry)去推動,工業的炭排放量很高。 因此,中國要以現行的經濟模式去達標,其實是個高難度動作。

依靠減少工業製造,減少用電去減排的方法當然是不切實際的。 中國要在2020年達標,非全力推行低碳經濟、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或稱替代能源、清潔能源)項目不可。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及核能等。 而數年前市場上大力鼓吹的生物能源,在大家發覺糧食不夠時還利用玉米去生產柴油是荒謬的情況下,暫時已經成為過去式。

眾多再生能源中,太陽能是最早被市場熱炒的主題,多隻相關股份(如興業太陽能(750)、保利協鑫(3800)等)亦受到追捧。 不過,太陽能發電始終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太陽能發電場所在的位置接受日照的日子要達到某個數目,否則發電的效率就大大下降。 另一方面,製造太陽能板本身也是個高耗能的過程,可謂未節能,先耗能。 至於風能,早前許多報道已經指出雖然內地的風資源也算豐富,可惜風中包含沙石太多,令風能發電組件的壽命太太縮短,維修費用增加。 再者,由於中國的風力場往往位於離開電力需求源頭的偏遠地區,風力場附近的輸電設施亦嚴重落後,因而削弱風力發電的可用性。 至於水能,看見雲南的旱情就知道它的缺點了。 剩下的核能是成本效益最高的發電方法。 核能可說是全天候、不受地域限制,而且中國的核技術又非常成熟,再加上核電廠的建造也帶起推動基建的作用;故此核能可謂不二之選。

核能的最大弱點是其安全性及原材料的問題。 暫且不談安全這問題,中國其實是個鈾資源稀缺的國家。 世界核能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WNA)的資料顯示,目前加拿大是鈾元素的最大生產國,接著是哈薩克、澳洲、納米比亞及俄羅斯等。 中國2008年的鈾產量只佔世界總產量的1.7%,但2010年的鈾耗量卻是世界總耗量的4%。

目前國內運行的核電廠共有11座,在建的有21座。 然而,現時中國還是主要以火力(煤)發電,核能發電只佔總發電量的2%,跟法國的80%相距甚遠。 根據發改委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今年內地運行的核電裝機容量是1,200萬千瓦,到2020年要達到4,000萬千瓦,是今年的3倍多。 要達到以上的減排目標,中國今後每年要建設至少3座核能發電機組。

另外,從中國對不同國家所持的態度,也可以窺探她近年爭取各種能源的積極性。 中國對美國採取容忍態度,基本上只是為了希望對方能夠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給予一些方便,但實際上現今的中國並不害怕美國。 中國懼怕的國家是俄羅斯及澳洲,為的是前者的天然氣和後者的鐵礦石。 至於近年與非洲多國的邦交,則是希望減低對中東儲國的石油依賴。 打開地圖,你就會知道中央一直緊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穩定性的原因了。 該省西接哈薩克及遠一點的烏茲別克,兩國分別是全球第二大及第七大的產鈾國。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這條能源走廊,可見核能在再生能源政策上的地位。 而且,相信你現在亦會明白為何美國遲遲不把駐守阿富汗的軍隊撤走。

看來大家真的要模仿古天樂在內地的廣告,說句“要潔能,核能能”了!

人有相似,股有相同?

筆者不是作出推介,只是提供一個空間給讀者自行比較茂盛(22)及丹楓(271)的走勢。

2010年4月27日

山雨欲來,繼續向南

反彈一天之後,恆指今日繼續南下,收報21,261.79,跌325.27點,成交比昨天增加;看來大家可能要等5月出現的終極一跌,才能安心入市。 正如前兩天所說,初步看大約20,700及20,300這兩個位。

跌市下,大價股當然無運行,那細價股又如何? 筆者原本估計大市可以讓大家炒多一、兩天,但結果大戶似是提早離場。 筆者昨天看好的力寶華潤(0156)午市跌勢加劇,收報$0.229,跌超過5%,有點令筆者失望。 該股亦跌穿回下降軌之下(圖1),形態可謂已經破壞,$0.22將會是最後的支持位,有貨在手要打醒精神。 反而筆者看淡的弘海(0065)則仍然穩步上揚,可惜圖表上造了個吊頸(圖2),不利後市。

筆者認為,既然連最後一round的賺錢機會都已變得渺茫,跌市時靠買入正股獲利其實是十級難度,倒不如套現保留實力作旁觀者,靜待大雨來臨。

圖1















圖2


2010年4月26日

雞肋的生意

恆指今日收21,587.06,升342.57點。 雖然指數稍作反彈,但仍收於保力加通道中軸(21,621.83)之下,故筆者對後市向南的看法未變。 當然筆者也希望自己看錯,起碼大家不需要多挨數百點的跌幅。

講起跌,一般的股民都不願看見跌市,這是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先買入股票,然後靜待股價上升,再沽出套利。 這種“低買高賣”的原理很簡單,不用多說。 不過,只要維持“低買” 及“高賣”的原則,投資者其實可以把低買高賣的次序調轉,變成“高賣低買”,同樣能夠獲利。 先沽出而後買回的策略,即所謂“借貨沽空”(內地叫“融券賣空”),主要是應用於下跌的市況。

可惜的是,本地散戶能夠利用這種策略的機會不多;一來只有大型券商及投資銀行才會提供借貨沽空的服務,二來不是所有在本港上市的股份都可以沽空。 現時可以沽空的股票共有532隻,港交所已清楚列明可以沽空的指定証券名單(http://www.hkex.com.hk/chi/market/sec_tradinfo/CMTradInfo_c.htm)。

對於散戶來說,先借貨,再沽貨,之後買回還貨,過程好像是十分簡單;但對於提供借貨沽空服務的本地券商的交易員來說,這種服務可謂非常“雞肋”。 何解? 因為當中的利潤不高,主要是來自借貨出去期間所賺取的利息和沽出及買回該貨時的佣金;不過交易員背後卻可能要花上一、兩小時,才能完成一單普通的借貨沽空服務。 由於筆者在舊鋪所屬的部門也有負責提供此雞肋服務,故亦略知一二。

先說借貨,這對投資銀行可能不成問題,因為投行坐貨多(倉底的股票種類及數量多),比較容易滿足客戶的借貨要求。 反觀一般証券行,坐貨相對較少,又不能隨便挪用客戶的股份作借出用途。 券商每每需要向投行借貨,又要跟投行商議好借貨的利息,然後再轉借給客戶。 這個過程是非常麻煩和費時的,尤其是當客戶想趁股價還未下跌之前趕快借貨沽空,交易員便經常要跟時間比賽。

就算成功向投行借到所需的股份,客戶也可能因為未能在滿意的價位沽出而要求終止借貨。 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因為在本港沽空,沽空的一方是必須把沽盤放在賣出(ask side)一邊(即所謂uptick rule);這是會方的要求,以免股價被惡意“質低”。

因此,只有當客戶順利沽出所借的股份後,整個借貨沽空的過程才告完成。 若中間有任何“差遲”,交易員花了一整個早上的工夫都將會付諸流水。 亦因為利錢不多,本地券商大多寧願交易員多接普通的証券買賣,反而來得實際。

最後,筆者回顧昨天的推介,雖然綠城中國(3900)和弘海(0065) 只得微利,但仍力保不失;至於力寶華潤(156),筆者反而比較看好,畢竟價跌量跌,股價亦守於支持線上,仍可繼續持有。

2010年4月25日

炒多一round就收檔

上星期五恆指收報21,244.49,跌210.45點。 沒有貨在手的客戶等了多月,追問是否可以撈底, 筆者只有好言相勸多等一會。 其實懂得一點技術分析的投資者,都會寧願忍耐多半個月至一個月,因為翻看恆指的日線圖,指數早已跌穿保力加通道的中軸(即20天平均線)。 根據過往走勢,恆指若跌穿中軸,而STC又呈現下跌的趨勢,那麼指數則很大機會會調整至保力加通道底。 現時通道底處於20,746.87,與上星期五的21,244.49相比,尚有500點的跌幅。 如果投資者相信恆指要回調至250天線(20,345.20)才有較大支持的話,則指數還要多跌近900點。


既然知道指數還未跌夠,即是大價股仲係無運行,倒不如繼續專心炒多最後一round,然後收割淨持現金至五月份撈底好了。 筆者近日觀看盤路,再配合一點技術分析,發覺以下3股有點值博。

力寶華潤(0156): 上周五筆者觀察買賣盤,發現雖然此股開市後一直下跌,在午市再被“質”低至$0.235,但臨近收市前已經收復部分失地,收報$0.244。 力寶華潤現時每股資產淨值(NAV)約$0.357,下月上海的力寶廣場開幕,預計今年租金收入及資產將大幅增值。 自今年年頭開始至今,該股已營造了一個三角形形態,上周四以大成交升穿阻力線,周五的回調並未跌破該線,形態未被破壞,阻力線亦已變成支持。 以量度升幅計算,初步目標$0.29。


綠城中國(3900): 不用多說,圖表上的13連陰已經說明了一切,短線博反彈的值博率甚高,不設目標,自己執生。


弘海(0065): 圖表顯示該股營造了雙底形態,上星期四大成交升穿頸線$1.14,周五繼續維持大成交以陽燭收於$1.29。 明天可能會回調至$1.20。 如回調時成交縮減及未跌破頸線的話,則仍可看好。



2010年4月23日

實而不華的安德利果汁

早前筆者於“要飲果汁可以稍等”一文提過現時未必是投資匯源果汁(1886)的最好時機。 不過,不喝橙汁,其實我們還可以選擇蘋果汁;要說的就是安德利果汁(8259)。

首先是權益披露,筆者持有安德利的股票,是2007年之前買入的。 由於安德利曾經每5股派6紅股,而期間每年也派發股息,因此筆者已經不太清楚自己的成本價了。 而且,筆者打算長線持有此股,故不會太過在意股價的短期波動。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在國際商品的市場上大部分時間都沒有議價的能力,今年的鐵礦石價格就是最佳的例子。 但不說不知,中國卻有蘋果的定價權;這是因為中國現時是全球的蘋果生產大國。 由於國內90%以上的濃縮蘋果汁產品是用於出口,因此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中,這個行業受到很大的打擊。 安德利是濃縮蘋果汁的龍頭企業,去年的業績無可避免地出現倒退;集團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約54%,股東應佔溢利約為6.43千萬元人民幣,每股盈利約為0.0151元人民幣。 不過,踏入2009年度,濃縮蘋果汁出口量比08年上升14.84%,出口價格也穩步回升;預測行業將會很快出現復蘇跡象。

其實之所以投資安德利,除了是看好該行業出現復蘇外,更重要的是憧憬其果膠業務將會成為集團未來盈利的增長動力。 果膠是提煉自蘋果渣,可用於食品及醫療上;其毛利率高達40%,比果汁更為吸引。 安德利是山東省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不要以為中國的務農者技術落後;早前安德利就投資了9,000萬美元成立亞洲最大的果膠加工基地,創制“蘋果栽培—果汁加工—果渣提膠—果渣生物燃料—供熱發電”的產業鏈條,轉移至可持續發展的戰線。


面對國內果汁市場的競爭,安德利已經跟統一企業(220)的全資附屬公司合作,在中國山東省成立合營企業,從事各類飲料、果汁、茶飲料等及其他產品的代加工及銷售業務,將會於2010年第二季度進行試產。

另外,潮流講認証,集團先後通過了ISO9001品質體系、HACCP、歐洲SGF、猶太KOSHER、HALAL和美國FPA認證。 安德利在中國的濃縮果汁企業中率先實施了EUREPGAP認證體系;在2009年,又有4個試點村通過了GLOBALGAP基地認證。 認證一大堆,不懂不打緊;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安德利在這方面敢認第二則無人敢認第一,產品品質及安全管理均達到國際標準。

安德利在1996年成立,2003年4月22日在港上市,當時上市價是$3.70 (如包括紅股在內,上市價約是$1.68);以今天收市價$0.52,其實仍然潛水近7成。 安德利年年賺錢,年年派息,從未間斷;如此好股,卻長期受到市場的冷淡對待,也許是在創業板上市之故。 不過翻查安德利的主要股東名單,則可謂粒粒皆星。 安德利屬於基金愛股,西京、摩根大通、三井物產及匯豐投資等合共持有超過43%權益。 著名的星級基金經理,西京投資的劉央,更是對此股讚不絕口,力言至少要看$1。 在創業板,劉央看重的兩隻股份就只有威高(8199)和安德利。 而西京和摩根大通在今年3月曾作增持。

圖表上,安德利的走勢可說是漸入佳境,筆者發覺此股每當股價上升時,其成交量亦相對增加;下跌時則沽壓不大。亞果(073)上市一鑊粥,匯源話嫁嫁不出,唯獨安德利穩打穩扎。 老實說,安德利未必適合短炒一族,不過如果讀者是看過“好股要相識於微時”一文,就不妨買少少放倉底,感受一下什麼叫“悶聲發大財”。

2010年4月22日

星期二檔案(20/4)值得一看

筆者前晚收看“星期二檔案”,該集內容探討了今年雲南的旱情。 片中揭露現時中國水利設計上的問題,以及河流湖泊受到嚴重污染的情況。 筆者認為隨著內地經濟火速增長,城鄉之間的矛盾就日益加深,城市居民和鄉郊村民的不斷分化是內地政府當前要急於解決的問題。 否則,這個內憂只會窒礙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

另外,筆者很少在網志內推介股票。 不過,最近注意到中國七星購物(245)的盤路,頗有幕後收集的意味,讀者可以留意一下。 明天,筆者會談談安德利果汁(8259)。

2010年4月21日

短炒幾格,好難發達

無論投資或是投機,眼光、耐性和運氣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筆者炒股,雖自覺眼光尚可,但耐性則仍有改善的空間。 話說上星期,筆者短炒長盈(689)和英皇娛樂(8078)等細價股雖有微利,卻對戰果非常不滿。 上星期二(13/4),筆者於$0.19沽出了長盈,可是該股當天大升超過30%;最高曾經造過$0.231,收市亦報$0.225,比自己的沽出價差了一大截。

到當天下午筆者把套現的資金以$0.86又買入了英皇娛樂,算是僥倖摸底買入,因為英皇娛樂最低造$0.85。 到了翌日(14/4),開市不久英皇娛樂有點異動,筆者擔心再有下跌的機會,結果贏了幾格(價位)就走貨了。 好了,痛苦的事情就在筆者出貨一小時後發生;英皇娛樂被炒上,當天最高造$1.12。 到了星期四(15/4),該股衝上$1.31,筆者的心情則衝落谷底。 接著還有一些其他的細價股,不想再提了… …

賽後檢討,心急乃一大敗筆。 雖然炒的是三、四線的細價股,但筆者欠缺耐性,不能堅持繼續順勢而行。 或許是以前在股仔上有過不愉快的經歷,筆者始終覺得炒賣細價股,應抱著跟歡場女子一夜情的態度,不可認真。 結果是危機管理過分嚴謹,錯失巨利。 其實,細價股的升勢雖然短暫,但一般都有兩天的好時光。 畢竟歡場女子也有從良的可能;投機者應有多點耐性,才能享受千載難逢的升浪。

短炒幾格,的確很難發達;這對大價的實力股尤甚。

筆者公司其中的兩個大客戶,投資方法不同,卻同是賺大錢之輩。 客戶甲的戶口共有超過170隻股票,總值大約4千5百萬港元。 她買的股票由大笨像匯豐(005)到一毫幾仙的細價股都有。 看見她的倉位,感覺目不暇給。 若以為她只長揸匯豐,短炒股仔,你便錯了! 她沽出的細價股,大部分都能夠獲利一倍以上;就算倉內某些股票一天內突然暴升了20-30%,她都不為所動,不會急於出貨。 情況有點像放了許多枝魚桿在海邊,一天大魚不上釣,她是絕對不會給魚桿收線的。

客戶乙雖然跟客戶甲有點不同(他幾乎只買藍籌股),但也是個不大不吃的人。 最近他買了長實(001),股價升至106元的時候,他持有的長實已經在短短的半個月幫他帳面上賺了60多萬元;可是他仍然不沽。 今天長實跌回100.4元,讀者們一定覺得他活該,因為“有食唔食,罪大惡極”。 可是筆者可以告訴你,客戶乙是個釣大白鯊的人。 同事相告,去年客戶乙從股市裡賺了5千多萬港元;相信如果沒有10%的回報,他是不會滿意地沽貨。

從這兩個前輩身上,筆者對自己今天還未大富大貴的境況找到點答案。

2010年4月20日

發災難財?

不知道是否人類為了高速的經濟增長而不斷破壞周遭環境之故,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越見頻密。 筆者有感,近年來在世界各地發生的自然災害的規模越來越大,對我們社會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亦一次比一次多。 不過,危與機往往是互相伴隨的,災難有時會為我們帶來千載難逢的投資和投機的機會。 1923年,日本股神是川銀藏就是因為在東京大地震發生後不久,迅速地大量購入建築鋼材而發了一筆小財。

2008年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數接近7萬,震央附近剩下一片頹垣敗瓦。 中央政府於救援行動完成後馬上展開重建工作。 方案一出,一眾水泥建材企業即時受惠;當中以業務位於四川的亞洲水泥(743)最為吃香。

作為投資者,一方面除了克己捐款幫助災民外,另一方面就要細心思考地震帶來的機遇。 既然災難發生已成事實,尋找獲利良機只是坐順風車,並不是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今次青海省玉樹縣7.1級強烈地震已經踏入第7天。 據報導,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944人死亡,逾1.21萬人受傷。 筆者替死傷者家屬難過的同時,也留意到在發生地震當天,中材股份(1893)的股價亦有異動。 中材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水泥製造商,去年底以3.78億元人民幣收購祁連山控股51%股權,而祁連山則是甘肅及青海一帶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市場可能因而憧憬中材將會得益。

看遠一點,最近冰島沉睡了200年的艾雅法拉火山再度發生爆發,大量火山灰飄到鄰近國家,歐洲多國機場因此要停航,航空交通幾乎癱瘓;業界估計事件令航空公司每天損失多達5千至6千萬歐羅。 不過,酒店業、高速列車和海路交通卻因航班延誤或取消而多做生意,可謂因禍得福了。

筆者覺得今次歐洲的火山事件是值得大家記存的。 試想想,若果同樣的災難模式發生在亞洲,日本的火山突然爆發,火山灰飄到中國,我們又是否應該立即飛身去short(沽空)內地的航空股,long(買入)高鐵或相關的概念股呢?

2010年4月19日

受惠飲品股,唔好睇少一個罐

十多年前,筆者尚未投身股海,不過仍依稀記得當時在港上市的內地飲品股寥寥無幾;市場上可供投資的飲品股幾乎只有1993年首隻來港上市的中資股青島啤(168)。 在1997年至2007年期間有好幾年,每當踏入夏季前,青島啤都被例行炒上;情況有點像每年到五月的黃金周,市場憧憬內地居民來港旅遊而熱捧莎莎(178)。 筆者當時的感覺是:國內的同胞只可以選擇啤酒來消暑解渇! 時至今日,隨著祖國的經濟顯著增長,人民的生活素質不斷提升,可供選擇的飲品種類也越來越多。

現時在港上市的內地飲品股眾多,想飲果汁的可選擇匯源(1886),飲牛奶或乳品飲料的可選蒙牛(2319)或旺旺(151),茶飲品則有康師傅(322)和統一(220);連主業做洗頭水的霸王國際(1338)最近亦邀得地球最強的甄子丹擔任其涼茶產品的代言人:總之種類五花八門,各式各樣。

每年4至8月是飲料的熱賣季節。 隨著夏天即將來臨,加上2010年中國境內舉辦的國際盛事活動特別多,預料5月開始的上海世博及11月舉行的亞運會勢將大大提高年內對各類飲料的需求。 中國飲料業的銷售收入由1999年的1,563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2007年的4,99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大約15.6%。

肯定的是,未來幾年飲料市場的份額將會越來越大,行內的企業不斷推陳出新,務求盡快增加自己的市場佔有率。 哪一個或哪幾個最後能夠跑出,現時仍是未知之數,不過無論誰勝誰敗,競爭如何激烈,為這些飲料企業提供金屬包裝的中糧包裝(906)相信絕對能夠搭上這一程順風車。

中糧包裝是中國最大的金屬包裝集團,2008年來自銷售金屬包裝產品的綜合收入達33億元,約相當於全國金屬包裝業總收入的6.4%。 根據中國包裝聯合會報告,中國於2008年大約有1,400家金屬包裝公司,而十大金屬包裝集團的合計收入為145億元,佔總收入的28.1%,可見這行業的集中率相對較低。

中糧包裝其中一種產品三片飲料罐,主要用於非碳酸果汁及飲料,是國內增長最快的金屬包裝產品之一。 中國於2008年的三片飲料罐的總產量為115億個,約是2004年的2.5倍。 從2004年至2008年,中國金屬包裝業的銷售收入由235億元升至51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1.8%,而三片飲料罐的銷售收入的複合年增長率則為38.7%;這些增長主要受到飲料消費的高速增長所致。

2010年4月18日

老散一定要學技術分析

股票或股份化制度最初出現的原意,是一班志同道合的人集合資金去成立或投資一盤生意;好處是一方面發揮集腋成裘的力量,另一方面亦可以分散個人(股東)的風險。 到了今天,股票除了用作集資外,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炒賣獲利的機會。

一間公司的業績及其投資價值最終會被反映在她的股價上,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這一點不用置疑。 不過,當公司的股價於一星期內上升幾成,甚至是一倍的時候,難道是由於她的經營環境於一周內發生巨變,生意突然激增所致? 當然不是了! 股價的短期波動,十居其九只是供求雙方較量的結果。 記得有次某股份的股價於一天內爆升5成多,朋友致電來詢問究竟,筆者只好砌詞解釋是公司的經營狀況可能得到改善,市場從新評估其價值云云。 實情是簡單原因: 炒家們收集完成,然後慢慢炒上派貨。 只是筆者知道,如果如實相告,該同事必定以為筆者只求敷衍了事。

作為散戶,當然希望能夠在股價開車前上車。 可是,除非你是該公司的大股東,又或者是幕後的炒手;否則,一般散戶,收到關於上市公司內幕消息的機會實在是微乎其微。 就算收到,相信都不會是第一手資料,有時甚至可能是莊家們散播的“流料”,務求大家在他散貨時幫忙接貨。 在資訊方面,散戶一向都是處於一個不利的位置。 散戶可以窺探大戶動向的唯一方法就是技術分析,依靠圖表去猜測大戶的部署;尤其是成交量,更是大戶真金白銀地支持或看淡某股份的最有力證據。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圖1),中國電信(中電信)(728)。 中電信自去年12月初開始,花了大約3個月的時間營造一個雙底形態;頸線位$3.58,底部約$3.12,升穿頸線後的量度升幅是$4.04。 中電信於3月23日以大成交升穿頸線,4月12日最高造$4.09,基本上已經超額完成目標。 若然讀者是看好中電信長遠發展的超級長線投資者,繼續持有,可以理解。 不過,對於短炒一族來說,技術分析已經提供了目標價,到達目標價後仍死揸不放,到頭來可能只會見財化水;因為中電信見頂後,於上星期五(4月16日)大跌5.7%,以大陰燭收市。

最近,筆者留意到中國神華(神華)(1088)自1月底亦營造了雙底形態(圖2),股價4月7日大成交升穿頸線位約$35.0,暫時作勢後抽,只要不跌破頸線,仍可看好。

圖1















圖2

2010年4月16日

尋寶遊戲開始

大市自去年回升後,很多受惠國策扶持的股份越升越有,以相同的理由一炒再炒的股票亦屢見不鮮。 大戶及幕後每次把股價炒上都要配合當造的主題。 老實說,主題也有用盡的一天,畢竟股民也會對相同的炒上概念產生抗體,炒上的難度變得越來越高。

筆者於3月18日一文曾經簡單介紹了麗新系系內的幾間公司。 昨天麗新系全線上升,可惜未能高收,系內四子均以射擊之星收市。 今天麗新系跟隨大市下跌,雖然未能延續昨日升勢,不過這已經反映市場開始四出尋寶。 麗新系一向不是賺大錢的公司,業務及管理層如何,大家有目共睹,暫且不用理會。 麗新系異動,可能是大戶開始覬覦一些資產出現折讓的股份的端倪。 下表是麗新系各成員的每股賬面資產淨值及相對股價折讓的情況。


其實,本港還有一些老牌的建築公司,其資產跟股價出現折讓,而且盈利不俗兼派息穩定;讀者可以留意有利(406)及俊和(711)。

交易員基金倉沽貨

交易員基金倉於下午開市後不久(2:30pm) ,以$6.52沽出遠洋地產(3377)止蝕。 今早遠地曾經低見$6.31;而事實上,內房股早上的跌勢頗急,眼見遠地從$6.58跌至$6.31只是一分鐘內的事。 這種急跌情況通常都會伴隨反彈,故基金倉一直等到下午才作出止蝕。

另外,筆者還要補充一點,圖表上遠地於去年6月至8月期間營造了頭肩頂形態,之後股價跌至該年8月底的$6.52,差不多跌足了全部的量度跌幅。 現時遠地同樣出現了頭肩頂形態,股價已經跌穿了頸線(約$6.80) ,若短期內未能反回頸線之上,之後跌勢恐怕將會加劇。

2010年4月15日

遠洋地產是否應該止蝕?

早前交易員基金倉以$6.93買入了10,000股遠洋地產(3377) ,之後曾經上過最高$7.35;不久,中央宣佈加強調控樓市的力度,一眾內房股應聲下跌。 若以買入價下跌5%作止蝕的準則計算,止蝕價應該放在$6.58。

現時遠地的股價已經跌穿50天平均線及短期上升軌,STC亦出現沽出訊號,走勢利淡。 首個下跌目標有可能是近期(23/3/2010)的低位$6.58,剛巧跟止蝕價相同。

雖然賺變蝕的感覺並不好受,但若跌穿$6.58,筆者仍然會嚴格執行止蝕。 中國人壽(2628)入股遠地的價位是$6.23,若跌近此價的話,基金倉會重新買貨。

2010年4月14日

中國中鐵博追落後

中國中鐵(390)跟中交建(1800)和中鐵建(1186)合稱“基建三寶”,在08年金融海嘯前被市場熱炒,曾經是很多股民的愛股。 下表是三隻基建股的一些資料;可以見到,三股分別從各自的歷史高位下跌了3成至差不多7成不等,跌得最“甘”的是中交建。


海嘯過後,雖然很多股份都已經紛紛從低位反彈,有的返回家鄉,有的升得比07年“癲瘋期”時更高;但三隻國內基建股卻是斯人獨憔悴,可謂跟電力股鬥落後。 其實,這三間公司同樣受惠於中央去年推出的4萬億元人民幣基建項目,而且撥款將維持數年;加上現時國內大興土木,大型基建不斷上馬,合約接踵而至,只是略嫌工程的毛利較低(不過這是基建行業的共同特性),理應合乎市場口味,無奈此一時,彼一時。

筆者今天觀察所得,中交建大成交突破過去一年的下降軌,保力加通道亦開始擴闊,短期走勢利好。 反觀中國中鐵雖然尚未擺脫下降的趨勢,但今天也以陽燭收市。更重要的是,中鐵的14天RSI已經跟其股價背馳多時(圖1),以其跟中交建相似的股價走勢(圖2) ,不失為博追落後的對象。

(圖1)

(圖2)

改名

我的網誌“交易員隨筆”由今天起改名為“講古交易員”,希望各位繼續捧場,多多賜教。

2010年4月13日

長盈幕後是否散貨?

友好連結的“炒精日記”昨天推介長盈集團(控股)(689) 。 今天長盈喪升34%,收報$0.225,最高曾經造過$0.231。 筆者全日亦有留意長盈的盤路,長盈全日大部分時間處於$0.19至$0.2之間上上落落;下午的交投比上午厲害,午市的成交量約佔全日的三分之二。

查閱公司資料,長盈的已發行股本約有7,937.51百萬股,大股東是一間叫Climax Associates Ltd.的公司,持股約41.35%;假設餘下的全屬街貨的話,即是說長盈的街貨約有4,655.35百萬股。 今天長盈全日成交2,927.32百萬股,佔上述街貨的6成,認真誇張。 再翻看1年日線圖,讀者便會發現長盈今天的總成交突然激增,差不多是過去半年每天成交的總和。

幕後是否正在散貨,長盈是否值得再追,讀者此刻應該心裡有數。

2010年4月12日

街頭智慧 – 我的圖書館指標

今天翻看網上蘋果日報的經濟版,發現報導指出近日散戶的入市意欲增加;筆者心裡一沉,擔心大市又可能快要見頂了。 有時預測大市走勢,著實不必用上那些深奧複雜的數學程式;一些所謂街頭智慧,其實是十分管用的。

在1929年,約瑟甘乃迪(Joseph Kennedy)(美國前總統約翰甘乃迪(John F Kennedy)的父親)在股災前的某天早上在街上遇到一個刷鞋童向他談論股市,之後約瑟便沽清手上持有的所有股票,保留了好幾百萬美元的利潤;因為他覺得連一些股壇新手或外行人都開始討論股市的時候,大市應該離頂不遠。 在香港,我們也有一盞明燈,名叫順嫂,家住牛頭角,在此不贅。

至於筆者,亦有自己的街頭智慧,姑且叫它做“圖書館指標”。 筆者自06年開始便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定期到市政局轄下的公共圖書館;目的不是閱書,不是借書,而是數書。 說得明確一點,筆者會查看架上財經書籍的大約數目,不必準確,只是心中有個概念。 筆者觀察所得,每當股市淡靜的時候,館內架上的財經書籍便會變多;相反,當股市氣氛熾熱時,該類書籍便會被借得“八八九九”。

筆者對這些現象作了以下的猜測:市況淡靜時,一般散戶對股市的興趣大減,財經讀物霎時失寵;不過,當市況變得熱鬧時,散戶又再精神抖擻,磨刀霍霍,準備再度下(股)海。 入市前,老手可能要抱書壯膽,溫故知新;新手則要好好裝備自己,大家都突然覺得開卷有益,投資書籍自然熱借熱賣了。 筆者印象最深的是08年的金融海嘯,或許是散戶們為免矚景傷情而紛紛還書,當時圖書館內的投資書籍及財經雜誌充斥四周,連一些平時最難借到的著名股評人的著作,都能夠予取予攜。

若果讀者略嫌筆者的“圖書館指標”過於粗糙,其實也可以把它科學化一點。 只要讀者跑到現有的66間公共圖書館,點算一下財經投資類書籍的借出數目及總數,收集一定數量的樣本後(統計學上,樣本數目超過30便已足夠),再運用回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找出相關指數(例如恆生指數)和該類書籍借出比例之間的關係(或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也許會能夠更準確地預測後市。 不過筆者是實戰型的散戶,對於這種比較學術的研究沒有興趣,還是多做幾單買賣,早點上岸。

最後想講,前兩星期筆者到過幾個不同區域的圖書館,發覺財經讀物的數量是少了一點,但還未到達完全借無可借的地步。

玖紙理文任選其一 (2010年4月11日)

單看標題,讀者不用再看下去,因為已經把前天一文的問題揭盅。 可是,為什麼是這兩隻股票呢?

先談談造紙業的情況。 一般來說,經濟好,製造及零售業對紙品包裝的需求便會增加。 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中國的出口受到嚴重打擊,各地企業產能收縮,各行業對紙品的需求急劇下跌,造紙企業在國內外的訂單因而大減。 紙業股的股價亦反映了需求下跌的影響,例如玖龍紙業(玖紙)(2689)便從07年最高的$26.75, 跌到08年最低位$0.72,跌幅超過97%,相當驚人。

直得注意的是,紙品包裝製造商的盈利曲線是非常陡峭的。 簡單來說,就是只要製造商的業務能夠達到收支平衡,之後的利潤便會上升得很快。 因此,當中國政府在09年宣布大力振興內需及相關的主題後,內地生產消費品的廠商對紙品包裝的需求明顯復甦。 市場預料今年政府將繼續支持內需,紙品的需求得到保證;同時,若人民幣落實升值,以美元結帳的廢紙成本變相減低,到時造紙商真的可謂左右逢源了。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造紙商的負債比率一般都會很高(表1);這是由於造紙機器十分昂貴。 不過,投資者現時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這高負債比率與金融海嘯前相比已經大幅下降。

表1. 筆者認為值得留意5隻在港上市的紙業股

圖1是玖紙及理文造紙(理文)(2314)一年股價的比較。 明顯地,兩股的走勢差不多是一樣的。 再看圖2,讀者會發現陽光紙業(陽光)(2002)的走勢跟玖紙非常不同;雖然過去一年陽光也有升幅,但其呈現一級一級的升勢,而且每次升勢比玖紙落後,升幅亦比較少。 圖3比較晨鳴紙業(晨鳴)(1812)和玖紙,可以看到晨鳴的升幅遠遠落後玖紙。 至於群星紙業(3868),則留給讀者自行作比較了。

由此可見,過去一年玖紙及理文的股價走勢最佳。 筆者覺得玖紙作為行業龍頭,享有較高PE亦無可厚非。 至於究竟選擇玖紙或是理文,則適隨尊便。

圖1. 2689 vs 2314
圖2. 2689 vs 2002
圖3. 2689 vs 1812

2010年4月9日

匯改若落實,利好造紙業

在中美兩國元首見面前夕,美國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突然與掌管金融的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會面,令近日人民幣升值的新聞再鬧得熱烘烘。 升值的話題已經講了大半年,美國不斷施壓,中國誓不就範,彼此拉鋸多時。 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深遠,若是落實,今後中國貨品的出口價便會上升,對內地出口企業造成沉重打擊;國內以人民幣結算的生產成本也會增加,一切與人民幣有關的資產,其價格亦會隨之而上漲。 不過,對於國內的打工一族則是喜事,因為他們薪水就變相增多了。 口袋裡的銀紙多了,筆者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因此而將香港的樓價炒得更高…

其實,升值與否,中國心裡有數,根本就用不著美國的干涉。 一個國家只會在有需要及有利自己的情況下才會改變匯率政策,中國也不例外;更何況以現今的國力,中國不再需要像昔日般對美國的言論或行動投鼠忌器。這場中美「貨幣戰爭」討論多時,是因為人民幣匯改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 中國一直希望能夠利用匯改作為籌碼,爭取更多國際政治和軍事上的利益,例如西藏問題、美國對台售武、及對華開放高科技技術等。 對於奧巴馬政府,人民幣匯改是繼美國國內醫改後另一個加強現任總統統治威信的棋子。 人民幣的升值對中國來說,確實也有經濟上的需要,至少可以舒緩中國在越買越貴的鐵礦石上的價格壓力。 人民幣匯改其實對兩方都是有利的。

不過,市場相信今次人民幣匯率就算調整,像2005年那次一次性的小幅升值的機會不大。 暫時市場的共識是,兩國貨幣每日容許的上下波幅,由原來的0.2%,擴大至1%;而且,估計可能恢復「每年爬升」的狀態,首個關口是突破每美元兌 6.82元人民幣。 以一年期不交收遠期合約(NDF)價格推算,市場預期人民幣一年後升值 2.9%。

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該想想如何把握今次匯改的機遇;筆者條件反射的想起其中一個受惠於人民幣升值的行業,就是造紙業。 廢紙是造紙過程裡其中一個原材料;現時造紙企業大多從外地入口廢紙,一般是用美元找數的,人民幣升值可以減低廢紙成本。 至於在港上市的紙業股中,應該投資那一隻,則後天再談。

2010年4月7日

建行出現大戶撼散戶場面

今日恒指升391點,收報21,928.77,成交9百多億港元。 大市氣氛轉佳,內銀股全面報捷,當中以建行(939)升幅最大,收報$6.77,大升4.2%。 筆者下午觀察建行成交,以午市開市不久,約在2:35pm大戶砌散戶一役最為壯觀。 當時買賣造$6.69對$6.70,不過買盤和沽盤的數目差別十分大: 買盤只有40多個,沽盤則多達1,200多個,明顯是大戶對散戶(大戶買,散戶沽)的格局。 這種情況,通常十次裡面有八次是大戶贏出的,而這次也不例外。

幾間大行齊齊攞貨,散戶放在沽盤的20球(2千萬,1球=1百萬)股不消一分鐘便給蒸發得一乾二淨。 筆者因為太專注觀看戰況,忘記把當時的情景記存下來。 直到大約3:09pm,大戶的手影尚在(下圖)。 若以$6.7計算,大戶要用差不多1.3-1.4億港元去攞這批貨,相信建行短期內看上的機會還是很大。

翻看日線圖,建行今日成交量大增至5.99球股,成交額超過40億港元,上破保力加通道頂,上望$6.9-$7.0。

中化肥到步,遠地起步

昨天向讀者提過中化肥(297)的STC出現買入訊號,言猶在耳,中化肥今早最高造過$4.89,跟本欄的目標價$4.90接近;筆者覺得此股應已到位,莫追爾! 不過另一邊廂的遠地(3377) ,上星期一(29/3)提出STC出現買入訊號,遠地已漸入佳境,持貨者可以繼續留意,目標維持$7.84。若交易員基金倉出貨,定必通知大家。

前SAC賺錢最多的基金經理是個中國人

SAC Capital內高手林立,一個名叫Ping Jiang的中國人曾經在2005至2008年期間在SAC工作,是該公司獲利最多的基金經理。 08年他和他的小隊離開SAC另起爐灶,成立自己的對沖基金Ping Capital,09年回報率達193%。

Ping Jiang和Ping Capital 的參考資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_WTQ2lQ_GI
http://ping-jiang-news.blogspot.com/

謎一般的超級對沖基金(二)

前天筆者提過超級對沖基金SAC Capital的一些輝煌戰績,今天再跟大家談談其創辦人Steven A Cohen的為人,及該基金的運作。

用“天才炒家”來形容Steven絕不為過,因為他靠炒股票賺錢的能力實在驚人。 Steven自13歲開始對股票著迷,這源於他那位當裁縫的父親每晚下班後把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帶回家裡,讓他每天都能夠研究股票的走勢。 Steven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Gruntal & Co.當炒手,他首天上班便賺了8千美元,那時是1977年。 之後的數年,他的炒賣團隊差不多每天都能替公司賺取平均10萬美元的的利潤。

到了1985年,Steven毅然離開Gruntal,自資創立SAC Capital。 正所謂“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青天便化龍”,SAC由成立至今成績驕人,亦是少數能夠熬過2008年金融海嘯而迅速復原的對沖基金之一 (08至09年間大約有2,300個對沖基金倒閉)。 現時SAC約有800名員工,總部位於康乃狄克(Connecticut)的Stamford,在亞洲的香港及新加坡等地亦有分支。

SAC內可謂猛人眾多,單是買賣健康護理(healthcare)板塊的股份,便有13支小隊;另外也有11個小隊負責科技股;每支小隊管理平均3至5億美元的資金。 一般基金大約收取客戶本金的2%及利潤的20%作為管理費用,而SAC則向客戶收取本金的3%及利潤的50%,是行內數一數二收費最高的基金。 Steven從來不需要為他的基金賣廣告,因為SAC的30%年度回報率已經說明了一切。 因此,在SAC工作的收入是相當可觀的。

不過,在SAC裡的工作壓力,卻非泛泛之輩可以承受。 Steven不喜歡嘈音,公司裡的電話是用閃燈顯示來電。 此外,他會把盤房(trading floor)的室溫維持在華氏69度(約攝氏21度),確保各人不會打盹。 每日Steven都會在下午5時至9時把公司內的基金經理叫到他的辦公室,詢問各人各自負責觀察的公司及股份有什麼進展;不能即時回答他問題的人注定挨罵,“Do you even know how to do this f--king job? ”更是他慣常的罵語。

雖然SAC的員工流失率高,但是想進入SAC工作也絕非易事。 應徵者要接受好幾輪的面試,一般都花上14個月的時間;審查應徵者的過程也十分嚴謹,幾乎是查家宅! 不要以為踏入公司後就一帆風順,每個基金經理的受聘書上都有一道叫“down-and-out”的條款: 如果基金經理輸掉資產的5%,公司有權取回餘下的一半;若損失10%,則需要立即離開。 熟悉SAC內部運作的人士聲稱,單是2008年,就有12個基金經理及小隊辭職或被解僱。 基金經理在SAC裡的工作壽命大都不會超過4年,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現時SAC的發展已經進入軌道,但不要以為Steven就安於現狀。 現在他每日除了需要管理SAC全球大約300個基金經理、分析員及交易員外,自己還繼續操盤做買賣。 每天Steven和100位經理買賣1億股股票,大約佔美國交易所所有股票成交量的百分之一。 儘管他的交易回報有所下降,但仍佔SAC利潤的1成。

有SAC的前僱員透露,Steven做得成功,在於他只買賣他所熟悉的股票及投資工具;至於股票的價格高低,他從不理會,因為他只關心那些有上升動力的股票。 最重要的是,每當買入的股份下跌時,他都能夠迅速止蝕,避免虧損變大。

2010年4月6日

中化肥STC出現買入訊號

3月19日一文跟讀者講過可以利用STC去炒中化化肥(中化肥)(297)。 最近此股又有異動,其STC(20,5)再交出買入訊號,股價亦已經升穿保力加通道中軸,成交微增。 讀者可以以保力加通道上軸$4.9為初步目標,小試牛刀。

人唔係大晒

筆者加入了Facebook的 “魚翅婚宴 人情七折 Cut gift money for shark-fin banquets” 群組。 當你看完以下短片,就會覺得人類是應該為這個生物界多付出一點。 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還能夠見到鯊魚…
http://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13267376410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ep7B1esW-M

2010年4月4日

謎一般的超級對沖基金(一)

沒有買過股票的人,相信都會曾經聽過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名字;他的對沖基金Soros Fund Management資產超過240億美元。 筆者早前在雜誌看到另一個叫SAC Capital Advisors的對沖基金,其實力及規模可以跟索羅斯的媲美,在此跟讀者分享一下。

SAC Capital的創辦人是Steven A Cohen,其管理資的產達到160億美元。 更令人讚嘆的是,由成立至今18年來,這個對沖基金的平均年報率高達30% (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於1969至1999年間,資產從500萬美元增加至200億美元,平均年度回報率達34%);除了08年外,基金從未試過蝕錢。 而根據Forbes雜誌2009年的估計,Steven位列400大富豪旁的27位,個人名下擁有約114億美元的資產。 他位於康乃狄克(Connecticut)的豪宅佔地6公頃,家裡有室內籃球場、溜冰場及一個2個洞的高爾夫球場。 Steven喜歡藝術品,擁有自己的收藏室;09年4月在紐約蘇富比(Sotheby's)展示他的其中20幅珍藏,市值高達4.5億美元。

翻查歷史,原來Steven在大學是念經濟出身的。 1977年畢業後,他跑到華爾街一間叫Gruntal & Co.的經紀行當炒房炒手(proprietary trader)。 到1985年,Steven已成為公司內的首席炒手;他在1992年離開公司,聯同9個員工自資及籌得2千5百萬美元成立SAC Capital,從此踏上其億萬富豪之路。 SAC成立初期的成績已經相當厲害,試過在1993年全部12個月都錄得正回報,那年的回報率更高達51%。 不過要數SAC最輝煌的日子,莫過於1999年Steven看準科網泡沫,大手買入科技股,獲利69.7%;翌年他預計泡沫爆破,沽空科網股,大賺71.8%離場。

2008年SAC的金剛不敗之身終被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打破,基金首嚐敗積,損失了五分之一的資產。 儘管如此,若不是Steven行動果斷,在07年底看淡信貸市場及開始積極沽貨,該基金在08年的投資回報率必定更差。 08年中,SAC已經差不多平掉了大部分的倉位,到該年年底基金更套現了約79億美元的現金。 到09年,SAC又重回高達30%的年度回報率。

SAC的客戶直言不怕Steven本性善變;相反,這是他應付環境不斷變化的能力。 而他們最大的恐懼是Steven終有退休的一天。

究竟Steven是如何靠投資股票起家致富呢? SAC Capital又是如何運作? 後天續談。

2010年4月3日

要飲果汁可以稍等

09年港股的表現可觀,當中尤以內需股的投資回報最佳,一眾家電股、汽車股、及服裝零售股的升幅最為驚人。 匯源果汁(1886)作為內需股的一員,其股價卻沒有一樣的突出表現,原因何在?

日前匯源公佈2009年度業績,截至09年12月底,集團盈利2億3千3百萬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增1.6倍。 不過若果細看匯源報告,就會發現其亮麗業績只是紙上富貴;原因是上述的兩億多元盈利,主要是來自可換股債券的公平值變動而產生未變現的四億多元收益。 若扣除以上的所謂盈利,集團實際上虧損1億6千7百萬元。

其實,匯源09年度的營業額基本上持平,收益及毛利跟08年相若,虧損跟“銷售及營銷開支”和“行政開支”兩項大幅增加47%有關。 另外,集團的應收賬亦激增45%至9億3千3百萬元,令其經狀況不斷惡化。 最令股東憂慮的是匯源那7億元的可換股債券在明年到期,若到時候債券持有人要錢不要貨,匯源的財政壓力實在不堪設想。

集團董事長朱新禮表示,下半年的業績比上半年優秀,原因是公司上半年把焦點放在併購上;到商務部否決後,各人將精力轉回加強業務建設。 即是說,08年上半年匯源上上下下乾脆不幹等收購;到集團被收購不成,大家才馬死落地行,重回主業。


既然嫁不出,只好靠自己。 朱新禮宣布匯源正式進軍碳酸飲料市場,而集團亦已經投入50億元打造新飲料,今年將推出新產品“果汁果樂”;往後也會繼續增加投資。

08年9月可口可樂提出以天價196億元向匯源作全面收購。 消息一出,匯源從港幣4元多暴升至最高11多元;筆者更聽聞有客戶手持幾萬元即將變成廢紙的匯源Call輪(認購證),即日突然升值2百多萬港元。 到收購被否決後,匯源的股價差不多打回原形。 過去一年,匯源大約在$4.5至$6.5之間上落,只是每次再傳出被收購的消息時,其股價才作出零星的反彈。

筆者覺得除非有突如其來的利好消息或國策支持,否則現時投資匯源實在有太多不明朗因素;投資者可以多等兩至三季,到其新產品的策略初有成效時再作決定。


2010年4月1日

國內鋼企的悲歌

前天筆者介紹過國內的房地產企業,今天談論跟房地產相關的一個行業—鋼鐵製造業。

中國現時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成長期,無論基建、房地產、汽車以及製造業(例如家電)等,都會用上大量鋼材。 大家知道,鋼鐵生產的原材料是鐵礦石(Iron ore)。 雖然國內都有開採鐵礦石的基地(例如四川),但是由於內地鐵礦石的品質比較低,含鐵量一般只有30-40% (巴西及澳洲出產的鐵礦石含鐵量大約有60%),在提取及煉造鋼鐵時的成本效益都會因而降低。 故此,內地鋼企必須依賴從外地(主要是巴西和澳洲)進口鐵礦石。 09年中國鐵鋼石的進口量創歷史新高,累計達6億3千萬噸;即是去年中國差不多消耗了全球一半的鐵礦石生產量!

現時全球鐵礦石的供應,基本上是由三家公司所壟斷—澳洲的必和必托(BHP Billiton)和力托(Rio Tinto)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 一直以來,這三家企業是以4月1日計算每年鐵礦石的價格。 可是,日前必和必托與淡水河谷已先後表示會終止沿用了四十年的訂價機制,欲改為以指數定價體系的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今後的鐵礦石售價將會差不多變成海鮮價,新鐵礦石價格上漲幅度超過100%。 雖然中國鋼鐵廠強烈反對,供應一方亦暫時未有落實指數定價模式,不過分析認為,中國最後都要無奈接受接近一倍的加幅;而三大供應商最終可能會改為按季加價。

一般常識,貨品的大買家在價格上都有一定的議價能力;而且“買得越多,理應慳得越多”。可悲的是,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鐵礦石買家,中國偏偏就嚐不到一丁點的甜頭;相反,中國多年來任由三大巨企魚肉宰割,一年一度的訂價談判更是內地鋼企的噩夢。 其實中國在鐵礦石的議價上連年失利,當中原因離不開巨企的利益,亦與中國本身的國情有關 :
  1. 有食唔食,罪大惡極。 其實早在九十年代,經濟還未火速向上增長,當時各地的鐵礦商正渡過行業的嚴冬;經過多年的汰弱留強和收購合併,才形成今天的必和必托、力托和淡水河谷。 中國現時對鐵礦石的需求龐大,三大巨擘深知花無百日好,今天的需求不代表將來行業的榮景。 鐵礦巨企當然同一思想,同一陣線。 面對寡頭市場,中國只好就範。
  2. 一盤散沙。 現時國內鋼鐵商數目過千,行動方向不一;面對三大鐵礦商的高度企業化,中國鋼鐵公司在人家的談判桌上可謂毫無招架能力。 中央早前曾透過淘汰過剩或落後產能,希望能重整行業的集中度,增加整個行業議價能力。
  3. 你不仁,我不義。 原來在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鐵礦石的價格曾經有過一輪短暫的跌勢。 當時國內部分鋼鐵廠選擇購買較為廉價的鐵礦石現貨,而拒絕履行基準合約。 反觀當時台灣、日本和南漢的鋼企在金融危機時,仍以標準價入貨。 正所謂昨天你不仁,今天我不義;三大鐵礦巨擘今天連成一線,國內鋼企實在無話可說。
今年鐵礦石越賣越貴,國內鋼企面對成本的不斷上漲,要生存就要看看她們轉嫁成本的能力。 筆者相信行業的倖存者,今年的盈利亦好不到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