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國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會議上立下豪言壯語,聲稱中國的減排目標,會以2005年為基礎,大減碳排量40%至45%。 雖然這個目標沒有被納入大會的協議當中,但是以中共做事的一貫作風,筆者相信中國政府必定會履行這個口頭承諾。 不信的話,你看看上世紀毛主席的年代,中國當時在人民食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仍然能夠自行研製出核子彈,就知道祖國領導人做事的決心。
中國定下的減排目標是相當偉大的。 因為中國跟美國不同,美國是一個已發展國家,國內的經濟活動主要是以第三產業(tertiary industry)(即金融、服務業)為主,耗能及炭排量相對較少;而中國則是個發展中國家,現時仍是個製造大國,內地經濟增長是由第二產業(secondary industry)去推動,工業的炭排放量很高。 因此,中國要以現行的經濟模式去達標,其實是個高難度動作。
依靠減少工業製造,減少用電去減排的方法當然是不切實際的。 中國要在2020年達標,非全力推行低碳經濟、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或稱替代能源、清潔能源)項目不可。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及核能等。 而數年前市場上大力鼓吹的生物能源,在大家發覺糧食不夠時還利用玉米去生產柴油是荒謬的情況下,暫時已經成為過去式。
眾多再生能源中,太陽能是最早被市場熱炒的主題,多隻相關股份(如興業太陽能(750)、保利協鑫(3800)等)亦受到追捧。 不過,太陽能發電始終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太陽能發電場所在的位置接受日照的日子要達到某個數目,否則發電的效率就大大下降。 另一方面,製造太陽能板本身也是個高耗能的過程,可謂未節能,先耗能。 至於風能,早前許多報道已經指出雖然內地的風資源也算豐富,可惜風中包含沙石太多,令風能發電組件的壽命太太縮短,維修費用增加。 再者,由於中國的風力場往往位於離開電力需求源頭的偏遠地區,風力場附近的輸電設施亦嚴重落後,因而削弱風力發電的可用性。 至於水能,看見雲南的旱情就知道它的缺點了。 剩下的核能是成本效益最高的發電方法。 核能可說是全天候、不受地域限制,而且中國的核技術又非常成熟,再加上核電廠的建造也帶起推動基建的作用;故此核能可謂不二之選。
核能的最大弱點是其安全性及原材料的問題。 暫且不談安全這問題,中國其實是個鈾資源稀缺的國家。 世界核能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WNA)的資料顯示,目前加拿大是鈾元素的最大生產國,接著是哈薩克、澳洲、納米比亞及俄羅斯等。 中國2008年的鈾產量只佔世界總產量的1.7%,但2010年的鈾耗量卻是世界總耗量的4%。
目前國內運行的核電廠共有11座,在建的有21座。 然而,現時中國還是主要以火力(煤)發電,核能發電只佔總發電量的2%,跟法國的80%相距甚遠。 根據發改委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今年內地運行的核電裝機容量是1,200萬千瓦,到2020年要達到4,000萬千瓦,是今年的3倍多。 要達到以上的減排目標,中國今後每年要建設至少3座核能發電機組。
另外,從中國對不同國家所持的態度,也可以窺探她近年爭取各種能源的積極性。 中國對美國採取容忍態度,基本上只是為了希望對方能夠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給予一些方便,但實際上現今的中國並不害怕美國。 中國懼怕的國家是俄羅斯及澳洲,為的是前者的天然氣和後者的鐵礦石。 至於近年與非洲多國的邦交,則是希望減低對中東儲國的石油依賴。 打開地圖,你就會知道中央一直緊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穩定性的原因了。 該省西接哈薩克及遠一點的烏茲別克,兩國分別是全球第二大及第七大的產鈾國。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這條能源走廊,可見核能在再生能源政策上的地位。 而且,相信你現在亦會明白為何美國遲遲不把駐守阿富汗的軍隊撤走。
看來大家真的要模仿古天樂在內地的廣告,說句“要潔能,核能能”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