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6日

雞肋的生意

恆指今日收21,587.06,升342.57點。 雖然指數稍作反彈,但仍收於保力加通道中軸(21,621.83)之下,故筆者對後市向南的看法未變。 當然筆者也希望自己看錯,起碼大家不需要多挨數百點的跌幅。

講起跌,一般的股民都不願看見跌市,這是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先買入股票,然後靜待股價上升,再沽出套利。 這種“低買高賣”的原理很簡單,不用多說。 不過,只要維持“低買” 及“高賣”的原則,投資者其實可以把低買高賣的次序調轉,變成“高賣低買”,同樣能夠獲利。 先沽出而後買回的策略,即所謂“借貨沽空”(內地叫“融券賣空”),主要是應用於下跌的市況。

可惜的是,本地散戶能夠利用這種策略的機會不多;一來只有大型券商及投資銀行才會提供借貨沽空的服務,二來不是所有在本港上市的股份都可以沽空。 現時可以沽空的股票共有532隻,港交所已清楚列明可以沽空的指定証券名單(http://www.hkex.com.hk/chi/market/sec_tradinfo/CMTradInfo_c.htm)。

對於散戶來說,先借貨,再沽貨,之後買回還貨,過程好像是十分簡單;但對於提供借貨沽空服務的本地券商的交易員來說,這種服務可謂非常“雞肋”。 何解? 因為當中的利潤不高,主要是來自借貨出去期間所賺取的利息和沽出及買回該貨時的佣金;不過交易員背後卻可能要花上一、兩小時,才能完成一單普通的借貨沽空服務。 由於筆者在舊鋪所屬的部門也有負責提供此雞肋服務,故亦略知一二。

先說借貨,這對投資銀行可能不成問題,因為投行坐貨多(倉底的股票種類及數量多),比較容易滿足客戶的借貨要求。 反觀一般証券行,坐貨相對較少,又不能隨便挪用客戶的股份作借出用途。 券商每每需要向投行借貨,又要跟投行商議好借貨的利息,然後再轉借給客戶。 這個過程是非常麻煩和費時的,尤其是當客戶想趁股價還未下跌之前趕快借貨沽空,交易員便經常要跟時間比賽。

就算成功向投行借到所需的股份,客戶也可能因為未能在滿意的價位沽出而要求終止借貨。 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因為在本港沽空,沽空的一方是必須把沽盤放在賣出(ask side)一邊(即所謂uptick rule);這是會方的要求,以免股價被惡意“質低”。

因此,只有當客戶順利沽出所借的股份後,整個借貨沽空的過程才告完成。 若中間有任何“差遲”,交易員花了一整個早上的工夫都將會付諸流水。 亦因為利錢不多,本地券商大多寧願交易員多接普通的証券買賣,反而來得實際。

最後,筆者回顧昨天的推介,雖然綠城中國(3900)和弘海(0065) 只得微利,但仍力保不失;至於力寶華潤(156),筆者反而比較看好,畢竟價跌量跌,股價亦守於支持線上,仍可繼續持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