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9日

恆指跌穿20天線要速逃

筆者今天回家後再看圖,發覺大事不妙。

長話短說,先看圖1。 恆指上周一(21/6)重回250天線,4天不到,在上周四(24/6)再次收於該線之下。 今天指數大跌477,78點,連50天線也跌穿。

圖1

再看圖2,同樣是恆指1年日線圖,今次看保歷加通道,輔以STC作參考。 在過去1年,恆指有一個慣性,就是每次跌穿保歷加通道中軸(即20天移動平均線)後(藍色箭咀),差不多都回試通道底(紅圈)。

圖2

現時恆指跟20天線相差只有146點,加上STC明顯出現利淡訊號,如果明天(30/6)真的跌穿或收低於此線,根據過往1年的經驗,筆者估計指數有機會回落至19,000點或以下。 既是說,有1,000點的跌幅!

因此,明天(30/6)恆指的走勢非常關鍵。

魯莽但不超錯

恆指今天下午跌幅擴大,收報20,248.9,跌477.78點(2.31%)。

基金倉內的股票組合亦榮辱互見,兗州煤業(1171)繼昨天大瀉7.2%後,今天續跌6%,收14.78元。 面對如此驚嚇場面,如果筆者仍說毫無懼色,實在有欺詐之嫌。 老實說,筆者原本也認為兗煤今天跌勢會稍作喘定,但事與願違。 今天該股價跌量升,沽軍實力不容小覷。

圖表上兗煤仍未出現利好訊號,欲撈底的讀者可以暫時稍等;至於好像筆者持貨的話,也不用太“灰”,因為筆者看見接近尾市時段開始出現積極的買入盤,雖然似作試水溫,但不排除明天好友發難,畢竟RSI顯示該股已經進入超賣區。

不過賽後檢討,筆者是次實在魯莽,錯估淡友實力,過早入貨。

兗煤今次暴跌,原因是中央要控制國內通脹預期,嚴控物價及公共企業加價。 內地電企無奈變成犧牲品,一方面不可上調電費,但另一方面卻面對不斷上升的煤價,經營環境早已非常困難,於是齊齊上書上大人要求幫忙減輕經營成本。 因此,發改委便要求主要煤炭企業維持煤炭價格穩定,一是年度合同煤價不能變,已漲價的煤炭企業要在6月底前退回;二是國有煤炭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要帶頭保持市場煤價基本穩定,不能帶頭漲價。 若有關煤炭企業不聽勸誡,擅自提高合同煤價,發改委將按“價格法”有關規定予以查處。 消息一出,煤炭股應聲下跌。

筆者細閱該篇報道後,認為發改委只是要求煤企維持煤價穩定,不可加價,但卻沒有命令煤企減價;煤企的盈利理應沒有受到太大的負面影響。 故此,筆者認為市場可能把發改委的消息看得過分悲觀。 可是,市場的力量有時不是太理智的;同船的人當中有人發癲弄沉整條船,筆者也只可自責上錯船或太早上船。

如果兗煤跌穿筆者的止蝕價,基金倉亦會沽出或減持該股。 至於倉內另外兩隻股份,長建(1038)及澳優(1717)分別一升一跌,暫時保留。

2010年6月28日

從世界盃悟出投資道理

單看標題,讀者會覺得筆者扮高深,實情是今天筆者讀到免費報紙am730內的一個專欄,認為值得推介給各位一看。

該文名為“世界盃與投資”,是內地職業投資者宣震先生寫的;內容是借今屆世界盃的一些球隊,把幾條簡單但常被忽略的投資守則及道理羅列出來。 讀者有興趣可以詳閱其文,而筆者亦已經把該頁剪存下來。

筆者最愛文中最後的一點:“該放棄的時候,必須要放棄”。 其實這裡要說的範圍非常廣泛,宣先生應該是指股市裡交易的日子多的是,如果投資者無時無刻都留意著市況,沒有一刻安靜下來,那恐怕自己最終支持不了,反而錯過了最佳的投資機會。 筆者礙於職業所限,不得不每天緊貼大市;但對於一般的業餘投資者來說,是否真的需要時時看市,秒秒看股呢?

偶爾筆者會告訴自己不用閱讀太多新聞,翻看太多資料,簡簡單單靜候自己熟悉的三四隻股份在圖表上出現訊號,買賣效果未必跟每股都躬親研究相差很遠。

有時,適當的抽離,對自己的身體及往後的投資策略,也許利多於弊。

交易員基金倉買貨

交易員基金倉於今天12:23am以$16.04買入2,000股兗州煤業(1171)。

交易員基金倉買貨

交易員基金倉於今天11:36am以$16.22買入2,000股兗州煤業(1171)。

交易員基金倉買貨

交易員基金倉於今天10:01am以$4.87買入10,000股澳優(1717)。

2010年6月26日

首國今年盈利福禍難料

今天原本打算休息一下不寫博文;不過因為答應了讀者會在本星期談論首長國際(首國)(697),所以必須履行承諾。

事先聲明,筆者及客戶並無持有首國的股份,這篇博文亦不構成買入或沽出的建議,希望讀者注意。 而且,往後的電郵詢問都會以這個原則來作答。

記憶中,筆者只是數年前買賣過首國一次,之後便沒有太留意該股。 由於市場上有數隻以首長為名的股份,包括首長國際、首長寶佳(103)、首長四方(730)及首長科技(521),因此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這4間公司有互控的關係。 根據首國的公司網頁, 首國只持有首長寶佳一家36.4%的股權。

首國主要從事製造和銷售鋼材產品及航運業務,近年在鐵礦石和焦煤業的投資開始增加。 集團旗下擁有多間公司;當中較為矚目的,是首國手持24.48%股權的福山能源(639)及67.84%股權的首秦龍匯。 前者擁有國內第二大的焦煤資源,後者則持有秦皇島兩個磁鐵礦,算是首國未來盈利增長的亮點。

集團09年全年盈利大跌95%,股東應佔溢利只有7,167萬港元(下同)。 公司解釋鋼材價格下跌是業績倒退的主因。 由於盈利暴跌,市盈率(PE)及派息率基本上已不管用;要衡量首國價值,可參考其市賬率(PB)。 首國現時PB為1.16倍,鋼鐵股中是第二低,只比重鋼(1053)的0.61倍為高。 部分券商對首國的業績非常樂觀:美林便在兩個月前發表報告,表示首國已經鎖定鐵礦石和焦煤的供應價格,預測首國今年PE7.6倍,上調目標價至2.2元,以今天收市價1.22元計算,潛在升幅8成多。

可是筆者對此並不認同。 由於今年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75%,加上煤價持續走高,鋼企的原料成本嚴重蠶食其邊際利潤。 首國雖然持有福山,某程度上甚至受惠煤價上升,但是由於內地大部分鋼企約有5成的鋼材銷售是集中在建材領域,中央政府壓抑樓價的政策可能會減少內房發展商對鋼材的需求,建材類鋼材的價格或會因此而下跌。 這樣煤升鋼跌,首長今年的盈利實在福禍難料。

另外,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首國去年在福山及首秦龍匯兩個項目的前期投資非常龐大,令集團的負債嚴重地增加了116%。 截至09年12月底, 首國的總債項高達107.02億元,差不多是現時整間公司的市值。

從技術分析來看,首國自今年1月跌穿50天線後(圖1),便一直受制於該線。 近日股價更跌破短期的上升軌,加上STC發出利淡訊號,走勢不太樂觀。 再把首國跟恆指的一年圖作比較(圖2),可見雖然此股在過去一年的波幅比指數大得多,但兩者亦差不多同步。 若大市繼續維持不上不下的狀態,有貨在手的讀者或許要有守一段時間的心理準備。

圖1

















圖2

2010年6月24日

尷尬位置

雖然阿爺為了完成歷史任務,確保農行(1288) 能夠順利上市而托市,但外圍市況卻差天共地,以致大市跌不下,升不上;恆指今日繼續窄幅上落。

前日表現勇猛的內銀內房股,這兩天暫且稍作回吐。 從輔助指標STC來看,這兩個板塊的大型股份均有見頂的跡象;但觀其成交量縮減,反映回吐壓力不大。 現時部分內銀內房股處於尷尬位置,例如工行(1398)、建行(939)及中海外(688)已經逐漸回落至其雙底或頭肩底形態的頸線附近,如果能守於該線之上,往後升幅會很巨大。

目前應市策略應該採取政府高官的辦事方針: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如果不幸在日前高追了股份,現時不用太過悲觀,反正大市短期內不會出現暴跌;而像筆者前日沽了貨,就可以趁跌再買;但是要千萬小心,一天沒有出現買入訊號的話,都不要心急追貨,寧願錯失先機,都不可讓資金被套牢。

上星期有數位讀者詢問,如果沒有實時報價系統,還可否利用15分鐘STC來炒賣中海外。 坦白說,筆者未曾試過用延時報價去捕捉該股的短線買賣機會,所以難以提供意見。 而且筆者認為,一個實時報價的買賣平台是進行短線炒賣的最低要求;加上筆者除了利用15分鐘STC外,亦會同時留意1分鐘圖的股價走勢,以及買賣盤的情況,這樣才能增加自己的勝算。 不過有一點值得一提,15分鐘STC只適宜短線炒賣,如要捕捉近日的大升浪,應該選用日線圖上的STC。

前天基金倉買入的2,000股長建(1038)今天升2.7%,收報28.45元;暫時有點微利在手,可以繼續持有。 以下降楔形形態來看(圖1),初步目標30元。 長建08年的最高及最低位分別是37.5及24元,中間價是 30.75元,跟量度目標價相若。 不過,由於市況走勢難料,因此筆者應該不會賺得那麼“盡”,始終留一點水位給接貨者是件好事。

另外,基金倉亦準備買入一隻飲料股,現正密切留意該股走勢,恃機出擊。

圖1

2010年6月23日

交易員基金倉 – 補充資料

昨天收到一位讀者的電郵,表示之前跟交易員基金倉(以下簡稱“基金倉”)買了聯想集團(992)而賺錢。 對於有讀者看了本欄而獲利,筆者當然高興;不過沉思片刻後,筆者反而因此感到擔心,認為需要為基金倉作一些補充及澄清。

首先,筆者在開倉之日已經清楚表明基金倉是模擬性質(雖然當中有些買賣是真確的)。 於筆者而言,基金倉是自我挑戰及眼光的考驗;至於對讀者來說,則只作為參考之用。

基金倉內的買賣及持股並沒有長短線之分。 由於基金倉的買賣策略隨市況變動,故筆者不會設下目標價,亦不會每次都說明買入或沽出的理由。

每個投資者承受風險的能力各有不同,讀者應把基金倉視作參考;就算跟買或跟賣,也要量力而為。 筆者實在不希望讀者因為基金倉而有任何損失;筆者背上“明燈”惡名事小,連累讀者家人三餐不繼事大。

基金倉有可能會因買賣失誤而隨時破產。 畢竟筆者是人,不是神;而且世上是沒有百發百中的股神,也沒有非買不可的股票。

煩請各位讀者注意以上各點 。

2010年6月22日

摸住石頭過河

昨天大市氣勢如虹,一舉上破50天及250天線,有讀者問筆者是否已經開始轉為看好。

其實,筆者只是覺得大市氣氛好了一點,但仍然看淡7月市況。 何解?先讓大家看看上次牛一轉牛二的情況。 在2004年第二季,恆指曾經跌穿250天移動平均線,指數在該線之下逗留了12天便重返線上(圖1)。 不過,恆指重上250天線後並不是一帆風順。 在接著的3個月裡,指數在250天線上下徘徊,亦曾多次跌回該線之下;一直要到9月才真正重拾升軌。

圖1

雖然歷史不一定重復發生,但筆者認為昨天恆指重上250天線,以人民幣升值作為炒上的理由來看,支持力有限,短期內縱使續有微升,指數回試牛熊分界線的機會仍然很大。 因此,現時筆者只會摸住石頭過河,短期內並未全面看好,昨天所說的“七翻身”是指大市再次出現暴跌的機會不大,市況應該比6月的好。 而且,大市有機會要等到第三季尾才能完全擺脫頹勢。

筆者昨天反而替客戶出貨,沒有買入;因為在上落市中,“見升沽貨,見跌買貨”是筆者且戰且走的策略。 當然,這亦難免會有過早沽出而錯失部分利潤的情況,讀者看見基金倉早沽了聯想(992)便是一例。 可是除了幕後大戶,有誰能夠保証自己每次都會賺到盡呢?

昨天提過玖龍(2689)的走勢比理文(2314)好,今天兩股股價証實了這一點。 或者是市場趁理文交出業績後出貨,理文先升後回,收市更跌3.9%。 盡管如此,筆者覺得玖龍的升勢也不會持久,有貨在手可以考慮先行獲利。

今早基金倉買了2,000股長江基建(1038),買入價27.45元。 在過去一年長建的股價很有性格,不是太跟大市旋律(圖2);昨天大市大起,但長建沒有跟升便可見一斑。 現時該股歷史市盈率11倍,股息4厘多,算是不錯的選擇。

圖2

交易員基金倉買貨

交易員基金倉於今天11:11am以$27.45買入2,000股長江基建(1038)。

2010年6月21日

瘋癲的市

恆指今日大升超過625點,收報20,912.18點,成交激增至906億港元。 市場再炒人民幣升值,一個普通的題材在悶市中可以威力無限。

內房和內銀股是升市的火車頭。 筆者愛股中國海外(688)最多曾升5.8%,最後進賬5.2%。 內銀股之中,筆者全日留意工商銀行(1398)的表現;雖然工行的升幅不及其他內銀股,但今早所見,大手主動買盤分別在5.98元及6元各買入超過10球貨,下午開市後不久在6元也見大戶手影,看好之情盡在不言中。 筆者不知道是否阿爺為了農行能夠在上市時賣個好價錢,因此就順水推舟,讓大家享受一下久遺的升市。

翻看工行的日線圖(圖1),該股今日升穿營造了兩個月的頭肩底形態,配合大成交。 若以低位5.4元及頸線5.8元計算,量度上升目標是6.2元。 工行今天收6元正,似乎尚有水位。

圖1

另外,筆者今天在$4.37沽出基金倉內餘下的10,000股聯想集團(992),可惜的是早沽了;該股今日最高曾經造過$4.45。 連手續費計算在內,於6月9日及10日買入的20,000股聯想,共獲利6,482元,差不多8%的回報率,在6月算是中規中矩。

不過要說高回報,莫過於之前“內地加薪概念股”一文中提及的玖龍(2689)及理文(2314),兩股今天曾經分別大漲10.5%及8.6%,收市時仍分別升8.8%及6.9%。 筆者察覺玖龍和理文都呈現雙底形態,而且已經分別升穿頸線。 若問是否值得再追,兩股之中,筆者認為玖龍的走勢比理文好。

順帶一提,恆指今日一口氣升穿50天及250天移動平均線,成交亦比上星期明顯增加(圖2)。 只要在6月餘下的日子守穩250天線之上,“七翻身”可期。 到時後市縱有點回吐,相信將會是買入的最後機會。

圖2

交易員基金倉沽貨

交易員基金倉於今天03:31pm以$4.37沽出10,000股聯想集團(992)。

股市裡的中產 (6月20日)

著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曾於數年前提出“M型社會”論,指出由於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中產階級將會流向極富或極貧兩端,因此中產不再。 以財富的分佈去表示,我們的社會亦會由正態分佈(normal distribution)步向雙峰分佈(bimodal distribution) (圖1),即M型社會。

圖1

筆者覺得這個可能性不能抹殺,但相信不會在十年內發生。 現時,我們社會上財富分佈跟大自然很多現象一樣,是呈現正態的分佈: 極富或極貧的只佔少數, 中產卻是構成社會的大多數。 富人多以經商為主,中產或草根則以打工居多。 筆者有感,如果要變成極富一族,賺錢的方法一定不可跟大多數人一樣。

同樣道理,少數能夠在股市裡賺大錢的人,其投資方法一定也跟大部分人不同。價值投資者畢菲特(Warren Buffet)是長線持有股份的,持股一般超過10年或以上。市場上部分對沖基金的操盤人(例如SAC Capital的Steven A Cohen)則是靠短抄為生,同一隻股票,買入賣出可以是一兩分鐘的事。 以上兩種市場參與者,買賣及持有股票的方法可謂南轅北轍,但是同樣能夠從股票上獲得巨利,關鍵在於他們做市場上大部分人不做的事:“超長線投資”或“超短線投機”(圖2)。

圖2

若果你問一般股民,他們的投資方法或持股時間,大部分人可能都會答話“中長線投資”。 可是,可謂中長線? 相信很多人沒有一個比較實在的時限,有的是3至6個月,有的是半年至1年,有的甚至更長… 總之什麼時間都有。 這個不打緊,因為當股價上升時,許多所謂中長線投資者便會霎時變成短線投機者,巴不得沽出手上的股票獲利。 當股價下跌時,先前說好甘願中長線投資的,又正氣凜然的改為超長線看好,不肯止蝕。 說穿了是短炒變長揸,投資變投機,其實玩自欺。

筆者覺得不管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投機,可以獲利的就是好方法。 反而重點在於閣下能否持之以恆。 當然不同時間及不同的股票也許會有不同的投資或投機策略,可是如果常常在長線投資和短線投機之間游走,最終只會淪為股市裡的中產;永遠贏粒糖,輸間廠。

2010年6月17日

六月市況回顧

大市不知不覺已經走了6月一半的交易日,悲觀的人會嗟嘆還有半個月的苦日子,樂觀的會興幸只須多撐半個月;有時投資成敗很視乎一個人的心境,多於其處境。

姑勿論誰是誰非,最重要還是為餘下的半個月作出適當部署和心理準備。 翻查日線圖可以清楚見到恆指於死亡交叉(50天線跌穿250天線)出現後作出反彈,這一點筆者在6月4日一文已經交代當中原因,對此並不感到意外。 現時50天線處於20,500點左右(圖1),相信對指數構成一定阻力,而且輔助指標STC也顯示見頂的可能。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周線圖上(圖2),恆指自去年7月升穿250線後,便一直留守該線之上。 另外,筆者曾在5月28日一文講過6月指數會在19,500至20,500之間上落,到目前為止走勢尚算對辦,暫時維持看法不變。

之前筆者指出恆指在過去3次舉行世界杯的年份裡都有“五窮、六絕”的特質,至於今年大市在五窮六絕之後,能否出現“七翻身”,筆者卻有點保留;原因是恐怕歐洲的債務危機還未明朗,基金經理會否在世界杯過後再找借口沽貨仍是未知之數。 雖然估計連續大跌的情況不會出現,但陰乾式下跌會是7月的主流。 但願筆者這次估錯,始終輸牙骱比輸錢好。

今早基金倉沽出了10,000股聯想(992),尚有10,000股等待善價而沽。

圖1

















圖2

交易員基金倉沽貨

交易員基金倉於今天10:06am以$4.46沽出10,000股聯想集團(992)。

2010年6月15日

多謝支持

近日收到讀者的電郵數目逐漸增多,當中有的是詢問大市的走勢,有的是關於炒賣策略,但更多的是徵求個股的分析。 由於筆者不想胡亂給予意見,故未能馬上一一作出解答。 對於部分提問,筆者實在需要搜集資料,希望能夠盡量及盡快滿足讀者的查詢。

不過,對於個股是否值得買賣,筆者就只會提供資料或見解,不會直接叫買或賣,甚至不予作答。 正如本欄的免責聲明所示,筆者不想因為自己的愚見而令讀者賺少或輸錢。

另外,筆者把昔日的文章重新整理,並加上新的標簽,以便讀者查閱。

2010年6月14日

內地加薪概念股

首先在未入正題之前,先讓筆者發牢騷,談論港鐵(66)加價一事。 據報章報道,港鐵的票價加幅平均2.05%,是13年來首次按照“可加可減”機制加價。 一如所料,事情又引來多個團體千夫所指,認為港鐵在有盈餘的情況下加價並不合理。 說實話,筆者在港生活多年,從沒有見過市民認為合理的加價。

普羅大眾的大道理是經濟差時應該減價,經濟好時不應再加;其實說穿了就是“不可加,只可減”機制。 筆者不是有車階級,同樣受港鐵加價形響。 筆者雖然也不喜歡坐貴車,但理智地想一想,港鐵是上市公司,凍結票價多年,若不是有出售上蓋物業的收益支持,單靠賺取車資,股價早已面目全非。 況且,如果扣除今次加價最多的一段車程(上水往羅湖或落馬洲),實際加幅算是溫和。 因此,縱使筆者不是港鐵股東,但仍覺得加得合理。

好了,本地加,內地同樣加;不同的是內地加的是工人的薪酬。 自富士康帶頭大幅加薪後,加薪潮席卷全國工廠,估計普遍加幅高達20%。 筆者認為工人的要求是合理的,畢竟內地早已百物騰貴,若不再上調工資,一般國民根本難以追上現時的生活水平,享受經濟增長的成果。 當然,世上是沒有免費午餐的,工資是從雇主的口袋裡拿出來;在其他因素不變下,勞方賺多了,資方必然受損。 對於那些勞工密集(labour-intensive)的企業來說,影響尤甚。

讀者可以把目前國內的加薪潮想象成一次人為的災難。 筆者曾經於“發災難財”一文指出投資者應該好好把握災難所帶來的機遇。

首先,工資提高了,口袋裡的錢多了,如果你是工人的話,會打算怎樣利用多賺的錢呢? 買車或是買樓? 現在內地樓價高企,相信你寧願多等一會。 買車對於一般打工一族或者是奢侈的非必需品。 “衣食住行”剩下的兩項,你可能會多買一兩件衣服獎勵自己,多一兩次和家人出外用膳。 因此邏輯推斷短期內服裝股和飲食股有機會受惠。

可是,上文剛剛說過是次加薪,打擊最大的是一些勞工密集的企業。 服裝製造及餐飲食市都是聘用大量雇員的行業,這樣一加一減,短期內究竟是福是禍,實屬難料。 不過只要往後一想,這些內需相關行業的生意多了,所用的包裝理應相對增多,結果受惠的是誰?

昨天筆者行經區內的廢紙回收商,發覺廢紙價回落了,由每公斤1元跌至0.8元。 即是說,造紙企業的成本壓力開始下降。 而且,工人加薪對資本密集(capital-intensive)的造紙業影響較少。 此消彼長之下,估計玖龍(2689)和理文(2314)兩隻生產包裝紙品的企業將會成為悶市下較有瞄頭的股份。

2010年6月11日

價值投資信徒不可放過福和

因為筆者這兩天忙於替客戶處理一些事情,故未能在周三兌現談論福和(923)的承諾,先在此致歉。

言歸正傳,筆者一向有把家中舊報紙及雜誌拿去回收變賣的習慣。 記得在08年中,區內的廢紙回收價曾經升至每公斤1.3元,當時筆者每次拿廢紙變賣都賺得好幾十元,足夠食一頓午餐。 到金融海嘯發生前夕,廢紙價急跌,每公斤曾低至0.3元;跌幅之大,跟一眾股價大瀉的情況不遑多讓。 不過跟股票一樣,廢紙價格於海嘯後迅速回升,在09年全年不斷上漲。 到今年6月,附近的回收商把廢紙價定於每公斤1元。 筆者翻查近年國際廢紙價的走勢,發覺跟本地的價格變化十分相似。

紙漿是造紙的主要原料,而其中木槳(來自樹木)及再生漿(來自廢紙)分別佔中國紙漿總消耗量約22%及60%。 由於現時內地造紙業仍然非常依賴海外的紙漿供應;因此,早前智利大地震導致紙漿短缺,加上商品價格回升,均令紙漿價格維持高企,大大增加造紙行業成本上的壓力。 雖然近期木槳價格有下滑跡象,但投資者對造紙業仍抱觀望態度。 恆安(1044)和維達(3331)已先後表示有充足的便宜紙漿存貨,令產品價格不受影響,以息市場憂慮。

不過,對福和來說,紙漿價格上升則是另一個故事。 福和是一間以垂直整合模式經營的公司,業務主要分為回收紙(即收集廢紙)、生活用紙、再造灰板紙和機密材料處理服務4大類別。 跟其他同業不同,回收紙才是福和的最大收入來源(圖1)。

圖1

根據招股書資料,福和是香港及內地最大的廢紙回收商。 中國的廢紙業其實極度分散,最大的4家企業於09年的產能僅佔年度廢紙總額的5%。 在香港,三大企業佔總回收量約45%,單是福和一家已經擁有25%的市場佔有率。 集團在中港兩地有完善的運輸網絡收集廢紙,在內地加工成紙品後售予客戶。 故此,紙漿價格的變化對福和的形響不像對其他同行的那麼厲害。 去年回收紙佔集團收入超過5成。

造紙方面,福和主要是以再生漿生產環保生活用紙。 讀者可能對生活用紙一詞感到陌生,其實常見的一個例子正是大家在洗手間使用的即棄抹手紙。 生活用紙全球市場規模約30百萬噸,分家用(76%)及非家用(例如辦公室)(24%)兩大市場。 非家用市場在中國只佔整個生活用紙市場的10%;但在北美和西歐,非家用市場則分別佔32%和29%。 如果中國的比率將來跟西方國家拉近,非家用市場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而且,中國的生活用紙及浴室衛生紙需求的年增長率為7.5%,自2000年以來增長穩定,可見整個市場份額仍然不斷擴大。

以09年的產能計算,福和是中國第6大的生活用紙製造商,跟大家熟悉的恆安相距甚遠;不過若以再造廢紙來生產的生活用紙計,福和則位例第一。

由於現時內地的廢紙回收業及造紙業相當分散,筆者估計隨著中央針對內地產能過剩,行業整合在所難免。 福和是回收紙及生活用紙業的龍頭,將會受惠於政府淘汰過剩產能的政策。 再者,內地提倡環保,預計福和的環保生活用紙的市場佔有率會逐步提高。

福和另一個有趣的業務,是替一些大型機構(例如政府部門、銀行、金融及其他專業機構)回收和銷毀機密材料。 雖然該業務佔收入的比重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集團為本港最大的機密材料處理服務供應商,跟客戶的關係很多都長達10年以上,當中亦不乏一些知名的大型企業(如匯豐(5)和恆生(11)等),可見福和在行業中的地位。

福和業務簡單易明,集團管理清晰,公司每年賺錢,行業的前景亦算明朗,基本上已經符合價值投資信徒的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有40多年歷史的福和到今年才上市集資,而且發售的股份當中,有1億2千萬股舊股,市場對此始終有點戒心。 不過筆者卻認為,投資者要接受任何上市公司總會有點瑕疵這個事實。 福和的創辦人是上一代白手興家的實業家,打拼多年才在行業中穩佔一席位;難道要他們把自己辛苦經營的半壁江山,以賤價相讓各位投資者才算是厚道嗎?

況且,福和上市時,其實不乏知音。 新世界發展(17)主席鄭裕彤、華人置業(127)主席劉鑾雄及西京投資的劉央,合共投入2億元的資金;至於惠理集團(806)和華懋集團則分別投資4,000萬和3,000萬元以表支持;基礎及機構投資者的陣容可謂銀河艦隊,星光熠熠。 當時公開發售部分亦錄得53倍的超額認購。

筆者在“好股要相識於微時”曾經提過未能買入聯邦(3933)是憾事一椿。 當年錯失聯邦的教訓叫筆者今天不可放過福和。

2010年6月10日

2010年6月9日

2010年6月8日

悶市難耐

筆者在5月24日“六絕最好炒上落”一文曾經指出,根據過去3屆世界杯的市況,6月的成交將會大大縮減。 踏入6月份,大市悶得發慌,指數跌不下,升不了,每日成交徘徊於5百億港元附近;今天更只有440億成交,報價機上很多股份的價格在收市前15分鐘更是動也不動,教人明白什麼叫買賣兩閒。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筆者是血肉之軀,也覺悶市難耐。 不過只要明白“大戶要你投降,必先使你絕望”的道理,必定能夠挨過悶市。

初步估計,大市在19,000-19,400點水平覓得支持,畢竟恆指現時市盈率(PE) 只是15倍左右,預測PE亦不過13倍,從基本分析來看,恆指已具備長線的投資價值。只不過刻下指數跌穿250天平均線後久久未能收復失 地,才使投資者暫時卻步。

投資者跟大市是互動的。 大市的波幅越窄,賺頭越少,反過來令散戶更不願入市。 作為經紀,當然希望能夠替客戶找到獲利機會,無奈現時波幅窄,除非能夠估中頂底,否則在這市況下轉身的難度甚高。

筆者上月底建議可以選擇中國海外(688)作炒上落的對象。 縱使中國海外的波幅也開始收窄,但仍算是悶市中比較有空間去“走位”的股份。 筆者估計中國海外每天的上下波幅會進一步縮減,從上月每天平均0.63元(約4.3%)下降至平均0.3-0.35元。 不過只要依據筆者的方法去捕捉高低位(5月31日一文),相信要賺餐High Tea也不會太難。 若果嫌利潤太少,當然可以選擇休戰去睇波。

六月是微利月,不要奢望賺大錢,而且賺錢會非常考眼光。

明天會跟讀者談論福和(923)的投資價值。

2010年6月7日

思捷一沉百踩

上星期歐洲傳出匈牙利爆發債務危機,令市場風聲鶴淚。 縱使經濟學者及評級機構指出匈牙利的債務情況並不嚴重(見圖1),又表示匈牙利政府的言論是唯恐天下不亂,造勢多於實際,但對於早已杯蛇影的投資者來說,沽貨是最佳的風險管理。 道指上周五晚大跌323點,港股亦不能幸免,執筆時大插427點。

圖1: 匈牙利與歐豬五國的財赤情況

歐羅終於跌破1.2美元水平,向“1算”出發,此乃歐盟多國希望見到的事情。 歐羅貶值,有利歐元區內國家的出口;無論對虛弱的歐豬或是強大的德國的經濟,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此消彼長下,區外國家的出口競爭力將會進一步被削弱。

上月19日“看淡歐羅,沽空思捷”一文提過如果看淡歐元走勢的話,沽空思捷環球(330)會是跌市中一個不錯的獲利機會。 若果能過在當天借貨沽空該股,帳面已有數元利潤。

近日思捷的管理層發生大地震,前執行董事戈達(Thomas Grote) 於去年3月辭職過檔MEXX後,最近成功挖走了分別在思捷服務了16年及9年的銷售關系部門主管兼高級副總裁Volker Schmidt及全球品牌總監Jim Nowak。 兩名資深老臣子都蟬過別枝,不再看好娘家,思捷前景如何,可窺一二。

筆者翻看月線圖,發現思捷上月以大成交跌穿保力加通道中軸,加上通道開始呈現橫行狀態(見圖2),估計該股有可能跌至通道底(現時約34元)。 因此就算錯失之前的沽空機會,相信現在亦不會“沽得太遲”。

圖2

2010年6月4日

死亡交叉

今天是“六四”的21周年紀念,恆指似乎要以“死亡交叉”作悼念。

筆者自入行後已甚少著意股評人在報章上所寫的專欄,畢竟筆者認為自己的分析不會比他們差,現在閱讀財經專欄的時候,只問數據,不求觀點。 不過,今天筆者卻被蘋果日報財經版內的一個專欄標題吸引,題目是:“見死亡交叉入市買貨”。 筆者閱畢後大致上同意該股評人的看法。

相信大部分讀者知道什麼是移動平均線,就算不懂怎樣運用這種趨勢工具,都會聽過其名。 早前恆指跌穿250天移動平均線,市場即時出現牛熊之辯,部分好友亦變節加入了淡友行列。 近日,恆指的50天線逐漸向下逼近250天線,市場人士宣稱死亡交叉臨近,大市氣氛會進一步轉差,走貨為妙。

其實,懂得運用移動平均線的讀者都會知道,平均線是一種滯後工具,雖然預測長期趨勢的能力有餘,但捕捉短期走勢的效果則略嫌不足。 因此,如果看見死亡交叉出現便立即看淡,則未免有點“未開始沉船就先跳船”的衝動。

先看看日線圖,在2008年3月19日,恆指的50天線跌穿250天線(下圖紅色箭咀);如果投資者在死亡交叉出現當日沽貨,好明顯是“低沽”。 因為恆指其後反彈,重上250天線之上,而50天線於數天後止跌回升,雖未至升逾250天線,不過若果能夠在死亡交叉當日買貨,而非沽貨,前後相差可以是數千點的利潤。

同樣道理,如果見到“黃金交叉”(50天線升穿250天線) (下圖藍色箭咀),投資者一樣不需要急於追貨,原因是指數有機會作後抽,到時買貨可能會更為“著數”。

故此,雖然筆者未至於如該股評人一樣叫讀者買貨,但就不會建議大家沽貨,就算要沽,多等數天相信會賣到一個更好的價錢。 那為什麼筆者不敢叫買貨(短線來說)? 因為根據筆者的圖書館指標 (4月12日一文),散戶現時還是關心股市。 散戶尚有一絲希望,大市又怎會立即抽升呢?


2010年6月3日

淘出個未來

筆者每次在媒體上看見阿里巴巴(1688)主席馬雲的照片,都會聯想到羅茲威爾的外星人,因為兩者實在有點相似。 讀者一定會覺得此話刻薄;不過,筆者真的曾經懷疑過馬雲會否真的來自外太空,原因是他想象力豐富,好像能夠望見一般人沒法看到的未來。

幾年前阿里巴巴的主業是做B2B(Business-to-Business)的生意,但近年也拓展了B2C(Business-to-Customer)的業務。 淘寶網是阿里巴巴的得意之作,亦已經成為中國現時最大的購物網站,業務增長速度之快,叫人吃驚。 今天從報章上得知,原來去年中國的網絡購物交易高達2,630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08年增長100%以上;而單單只計淘寶網,已經有2,083億元,連續5年上升超過1倍。

現時其實還有很多人(包括筆者)對網上購物持有保留態度,安全問題是其中一個令消費者卻步的主要原因。 畢竟網上商戶良莠不齊,遇著貨不對辦,更是投訴無門。

不過由7月1日起,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內地將會實施《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 在新法之下,網上商店的店主必須公開真實姓名、地址和營業執照,及保留買賣紀錄兩年或以上。 新例的主要目的是打擊網上的虛假商店,從而加強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的信心。 與此同時,這亦提高了行業的入門檻,大大減少一直實行實名制度的淘寶網要面對的競爭對手。 筆者有感去年索羅斯(George Soros)跟馬雲接觸後入股阿里巴巴,成為該公司流通股的第三大股東,實非空穴來風。

昨天淘寶網宣布與日本雅虎(Yahoo)聯手推出全球最大的購物網站,將會分別以“淘日本”及“中國商城”為中國及日本的消費者服務。 兩個網站合共提供4.5億件貨品,顧客人數預計2.5億;這比現時美國eBay(EBAY.US)的9,000萬名用戶多1倍以上。

難怪馬雲曾經豪言壯語說過“用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又謂淘寶網將會打敗eBay;真是別人笑他太瘋癲,他說別人看不穿。


2010年6月2日

塞車的啟示

昨天早上,筆者上班途中塞車。 起初筆者不太擔心,畢竟不是第一次遇著這種情況,加上已經上車,基本上沒事可做,只有等待。 可是,當等了15分鐘後,筆者極目一看,還是看不見車龍的盡頭,心裡不期然焦急起來,車上的其他乘客亦開始感到不耐煩了。 5分鐘過後,當乘坐的巴士通過車禍的現場,各人才安靜下來。

對於泰國曼谷的駕車一族,每天上班下班時塞車已是家常便飯;因為對塞車的時間及地點暸如指掌,所以塞車並不構成困擾。 筆者以個人經驗,總結出一個道理:人的焦慮和恐懼,大多源自自身對事件或環境的不熟悉,以及不清楚危機需時多久才能解決。

今次全球股市因為歐洲債務危機而大跌,其實跟塞車的情況別無兩樣。 歐豬的債務和塞車一樣,始終會有解決的一天,只是需時多少的問題。 如果乘客一心搭長途車,因為塞車感到不安而中途下車,之後才發覺自己距離車龍盡頭不遠時,必定會後悔莫及。 同樣地,如果投資者在歐洲各國已經著手解決危機時沽出了手上的實力股,到事件完結後,相信也會 “呻笨”。

假如閣下知道歐豬危機在6月後雨過天晴,相信亦會安心持貨去觀賞世界杯。


還記得筆者在5月17日“自律的學問”一文中那位T先生嗎? 他是筆者的舊同事,在舊鋪時與筆者隔鄰而坐。 在08年金融海嘯期間,大市一直回落,10月時恆指更試過單日蒸發千多點。 現在回想,記憶猶新。 記得當時T先生日日在盤房大喊辛苦,內心難受;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由於T先生十分勤奮,閱讀的新聞及分析比其他同事多,因此他清楚知道美國債務危機的來龍去脈,深信問題不會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他曾經說過“這次不同”來指出事態的嚴重性。

筆者對“這次不同”這四個字的印象最為深刻,原因是已故價值投資大師鄧普頓先生(John Templeton, 1912-2008) 亦曾經講過:“這次不同”是投資者最昂貴的成本。 任何人都知道,每次危機出現的方式是不會一樣的,可是危機的發生原因和本質,其實大同小異。 若果事情每次都以相同的形式發生,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危機。 每次大跌市,說穿了都是因為有限的資金追求價格不斷上升的資產,購買力不斷地萎縮,結果是資產泡沫爆破。

T先生有一點看法是筆者非常同意的,無論你是專業或是業餘投資者,來到股市裡,每天就是在刀鋒邊討生活。 每次虧損都是一個寶貴的教訓。 歷史不斷重復發生,萬變不離其宗。 如果閣下像筆者在08年交了些學費,這次歐豬再度開班時,就千萬不要再重讀了。

2010年6月1日

利信達值得長線持有

筆者原本打算今天寫一篇關於調整入市心理的文章,文方成草,不過看見利信達(738)今天股價異動,忍不住談論該股。

其實筆者在5月4日“利信達升浪將至”一文已經道出當時看好該股的理由。 及至昨天利信達公布2009年度全年業績,集團受惠於內地零售業務強勁增長,純利按年大升 70.67%至 1.23億港元(下同) ;營業額亦按年增 9.89%至 10億元,每股盈利 19.2仙,末期息 7仙,升55.56%。

如果跟同業百麗國際(1880)比較,百麗現時市盈率(PE)為29.3倍,未計剛公布業績數據的利信達PE則為21.4倍;百麗是行業龍頭,擁有較高估值是理所當然。 利信達的估值開始跟百麗拉近;今天大升19.9%,收報$2.41,筆者認為利信達現價初步可能已經反映了業績的因素。

鑒於現時市況仍然不穩,筆者也建議其中一位客戶於$2.34沽了部分利信達。 客戶是在上月看了筆者的網誌後購入該股的,買入價是$2.06,買入後不久股價隨大市調整而回落;當時筆者也感過意不去,並重新翻看圖表。 幸好利信達在5月跌市期間,雖然曾經跌破客戶的止蝕價(以買入價8%作止蝕),但筆者認為利信達的基本因素未變,該股的跌幅也比指數為少,加上股價多次收於保力加通道中軸之上,故堅持繼續持有,待大市回升才善價而沽。

縱使建議客戶出貨,但這並不代表該股再無上升的空間。 筆者今日觀察利信達的盤路,發覺該股的大手成交以主動買盤居多,反映大戶買貨積極,全程沽壓不大,在多個價位也打了底。 如果利信達短期內回落至$2.2附近,筆者將會再次建議客戶買入;而這次則是揸長一點,原因是利信達已成功變成半隻國內內需股。


交易員基金倉匯報(2010年5月)

基金倉現時是淨現金,靜候機會買貨,到時候會通知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