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交易員基金倉匯報(2010年3月)

交易員基金倉買貨

交易員隨筆旗下的20萬港元的基金倉今天10:59am於$6.93買了10,000股遠洋地產(3377)。

今後基金倉的倉位及資產情況會於每個月的最後一日向讀者匯報。 基金倉進行的任何股票買賣,會在交易當日通知大家。 另外,基金倉的賺蝕及資產價格的變動,亦會把所有的交易費用計算在內。

2010年3月30日

中海、遠地兄弟孖住上

日前簡單地談過內地房地產現時發展的形勢,群雄當中稍大的兩雄中國海外(中海外)(688)和遠洋地產(遠地)(3377)都在筆者長期觀察的名單內。 中海外是國內龍頭(市值約1,400億港元),其母公司中國海外集團是國資委上星期宣佈可以保留房地產為主業的16間央企其中之一;遠地算是後起之秀(市值約390億港元) ,大股東為中國人壽(2628)。 於2009年12月31日為止,中海外持有265.5億元人民幣可動用資金;而遠地的現金資源共計185.16億元人民幣。 兩間公司雖然背景不同,但筆者覺得兩者在投地的資金及土地開發的資源上,實力其實相差不遠。

筆者觀察所得,發現兩股在過去一年的走勢可謂同步(參考圖1),當中以遠地的波幅相對較大。 而且,遠地的升幅普遍較中海外為高。 可是到了近兩個星期(參考圖2),這個情況有些逆轉,暫時以中海外的升幅較佳。 筆者覺得這個情況只是暫時性的,原因可能是近期遠地受到中遠集團(517)將要退出持有遠地的股權有關,市場擔心遠地的股價短期內會因為股份的增加而受到一定的下調壓力。 不過筆者對此並不太過憂慮,因為中遠的減持終有完結的一天,而這亦對遠地本身的基本因素沒有太大的關係,何況指標已經顯示了買入訊號。 現時的負面消息,正好提供低吸的機會。

圖1. 中海和遠地的股價波幅比較(一年圖)

 
 
 
 
 
 
 
 
 
 
 
 

 
圖2. 中海和遠地的股價波幅比較(半年圖)

2010年3月29日

遠洋地產確認買入,目標 $7.84

遠洋地產(遠地)今日收報$7.01, 升$0.21 (3.1%)。

STC(18,3)及STC(20,5)的%K已上破%D,確認買入訊號。 遠地全日成交亦比上星期五有所增加,今天大洋燭升穿50天移動平均線,初步以保力加通道的中軸$7.17為第一目標,上軸$7.84為第二目標。

交易員模擬基金倉亦打算買入遠地,現等侯股價回落。

三月最啱買匯豐?

筆者記得以前在藥廠工作的時候,有一位部門主管聲稱自己炒股只會選擇滙豐(0005),其他的中資股票他從不會考慮。 他說不需要多買賣,每年出入一次滙豐已經足夠;該主管亦在滙豐獲利多次,每次都以數十萬元計。 其實,這樣投資滙豐的方法,筆者以前也曾聽過,只是沒有真實的例子讓筆者相信。 參考圖表,滙豐的確每年都有一次明顯的高位和低位。 高沽低買當然不難,問題是如何捕捉這個每年只會出現一次的買入賣出黃金機會?

下圖是滙豐的五年月線圖。 圖中顯示在06、07、08及09年,滙豐的低位大致上皆出現在年頭,約在2、3月期間。 若投資者在這些年份的3月買入滙豐(紅色箭咀),並在其後的11月(除2008年外)沽出(藍色箭咀),相信都能獲得一定的利潤(回報由16%到3倍不等)。 即使08年經歷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如果能夠在該年的5月時沽出,亦有不俗的回報。 至於這個策略能否適用於今年的市況,筆者也許要回去問問該部門主管了!

2010年3月28日

交易員開倉

筆者準備建立一個模擬基金倉,本金港幣20萬元,只投資香港上市的股票。

學習大白鯊炒股

筆者原本打算寫一篇關於如何找尋股王的文章,雖然標題都已經想好,不過因為尚在蒐集和整理資料,所以只好推遲到下星期才完稿。 今天改為談談一些比較輕鬆的話題。

筆者自小喜歡大自然,在大學時念的是生物學,跟現在的工作可算是南轅北轍。 少時最愛看一些動物紀錄片,記得看過一集叫Airjaw,是有關大白鯊捕食海豹的特輯。 在南非開普敦(Cape Town)的北面約200公里,有個叫Seal Island的小島,那裡居住了過千隻海豹。 那些海豹在島上生活繁殖,在附近的海岸活動,因而吸引大白鯊游到該海域覓食。 原來大白鯊在捕殺海豹之前是經過悉心的部署: 大白鯊選定了海豹後,它門會游到目標海豹下面約30米的水底,然後不停觀察獵物的動靜,這個過程可能花上15至30分鐘的時間。 當鯊魚認為時機已到,便會急促地從海底游上來,大口的噬下獵物。 由於在幾秒的時間內垂直地游向水面,大白鯊每每都衝到海面的兩至三米之上,情景十分壯觀。

在自然界,很多捕猟者在行動前都經過充分的準備,然後耐心地等候機會,務求一擊即中;因為每一次攻擊都會消耗很多體能。 據生物學家觀察統計,大白鯊的命中率可達九成以上。 在股市裡,又有幾多個投資者能夠保證自己的買賣會像大白鯊的攻擊,有九成的成功率呢? 不管投資或是投機,筆者自覺應該學習鯊魚,在每次出擊前都要好好計劃,珍惜自己的資金。

2010年3月26日

遠洋地產 - 補充資料

遠洋地產(遠地)(3377) 今日收6.80元,升0.06元。 觀察STC(20,5),%K和%D現時分別是13.33和17.8,%K仍處%D之下,買入訊號還未確定。 穩健的投資者或者還要多等一會。

漠視國策一世窮

日前筆者在“好股也要相識於微時”一文提過當年未有買入聯邦制藥(聯邦)(3933)的股票而感到可惜。 今天就說說當年不買聯邦的原因。

筆者未入證券行業之前,曾經在製藥公司從事臨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的工作數年,對藥物的研發及生產過程可算是有點認識。 就筆者所知,根據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統計資料,平均每研發5,000個新的分子,才有一個最終能夠被應用到醫學治療上。 藥廠得到一個有生物活性(bioactivity)的分子後,便要進行一系列嚴格的臨床測試。 藥物的審批註冊和上市前的準備工作需時可達數年或十年以上,藥廠前期所投放的資金亦非常龐大。 此外,藥物上市後,藥廠更須不時監察產品的效用和安全性。 若果當中的過程有任何意外,製藥公司的損失是難以想像的。

其中一個例子是全球第三大藥廠賽洛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SNY]自行研發、兩年多前準備上市的新藥Acomplia。 此藥原本用於控制體重,可惜其有效成分利莫那班(Rimonabant)因懷疑可能會增加服用者的自殺風險,最後被歐盟禁售,在美國亦未能上市;賽洛菲安萬特的股價因此而下跌了不少。 製藥公司的生意,可謂高回報但高風險。

翻查畢菲特(Warren Buffet)的投資旗艦巴郡(Berkshire Hathaway) [BRK]的投資組合,持有比例最高的藥業股強生(Johnson & Johnson)[JNJ]亦只佔3.02%,其次就是賽洛菲安萬特的0.26%。 而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對沖基金(Soros Fund Management)則只有輝瑞(Pfizer)[PFE]一隻藥業股,佔其組合的3.03%。 可見大師投資藥業股時也是格外謹慎。 筆者因此亦從未在藥業股上作任何形式的投資。

那國內的藥業股的投資價值又如何呢? 其實,在過去數年,國內的製藥公司的經營環境並不好到那裡。 聯邦也經過一段非常困難的時刻,蔡主席亦曾經要實行“不減產、不裁員、不減薪”來激勵員工的信心。 直至去年中央宣佈推出8千億元人民幣的醫療改革,增加可供市民使用的醫療用藥及設施後,龐大的藥物消費力才得以釋放出來。 再回看聯邦09年度的業績報告,讀者便會發現上半年每股的盈利是11.2仙,下半年則大增三倍至33.9仙;下半年的營業額和毛利也比上半年高。截至09年底,聯邦共持有173種原料藥及製劑產品,當中的34種已被納入醫保目錄,12個製劑產品進入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由此可見,投資國內企業,不單是藥業板塊,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還是國策、國策、國策。

2010年3月25日

遠洋地產初現買入訊號

今日恒生指數收報20,778.55,跌230.07點。 遠洋地產(遠地)(3377)跟隨大市回落,收6.74元,跌0.02元。

筆者觀察遠地的STC (Stochastic),發現此輔助指標已發出初步的買入訊號。 若以STC(18,3)作指標的話,%K和%D現時分別是8.81和8.59,表示%K已經上破%D。 不過,再看STC(20,5),%K和%D現時分別是8.81和24.71,指出%K暫時仍處%D之下。 進取的投資者可以偷步買入,穩健的則可等待STC(20,5)進一步確認買入訊號。 暫以保力加通道的上軸7.8元為目標。 筆者明天再作檢討。

2010年3月24日

聯邦制藥 - 補充資料

聯邦制藥(3933)財務總監梁永康透露,集團未來繼續拓展社區及農村的製劑市場,預計兩者今年銷售額再增五成,希望能夠將製劑產品佔整體盈利比率由目前約 50%增至 70%,今年資本開支預算約 4億至 5億元,若股價表現理想,不排除短期集資。

另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昨天發表報告,把聯邦制藥由"持有"上調至"增持"級別,目標價由5元上調至7.5元。

好股要相識於微時 - 錯失聯邦遺憾至今

好友要相識於微時,好股也要相識於微時,筆者從聯邦制藥(聯邦)(3933)這隻股上感受至深。

記得兩年前,筆者有幸被邀出席聯邦的業績發佈會議,印象中是在四季酒店舉行的。 當時出席的分析員不多,場面頗為冷清,準備好的8圍午宴亦只是坐滿了一半;跟那些中石油、中移動或內銀股的業績發佈會那種萬人空巷的情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難得的是,聯邦的管理層還是一絲不苟的把公司的業績讀出來。 主席還非常認真地親自回答台下的每一個提問。 不說不知,原來內地藥廠的生產線是受到當地環保部門的監察;若果藥廠的生產過程有不完善的地方,其生產線可能隨時被當局叫停。 因此,藥廠的產能某程度上是很受環保條例的影響。 聯邦主要生產的是抗生素等藥物,當時聯邦上市不足一年,那次的業績算是出色,只是未有引起報章及市場的注意。

不過,重要的是聯邦的主席蔡金樂先生是屬於那些有理想、實幹、滿腔熱誠的管理層。 記得會後,他走到各人面前逐一有力地握手,又叫大家有機會要到聯邦的廠房及附近的地方參觀,他到時會當嚮導。 離開的時候,他更再三提醒大家要趁聯邦股價低迷時(那時股價大約是2.5元左右)多買一些,還說自己礙於公司大股東的身份不便買入。 兩年過去了,但蔡主席的誠意仍深深的感動著筆者。 環觀本地很多大企業的董事負責人的傲慢作風,蔡主席這樣的管理層實在把他們比下去。

日前聯邦公佈09年全年業績,成績斐然,盈利5.41億元,上升25.87%,每股盈利45.1仙,董事局決定每股派息19仙,派息率大約是42%。 昨天聯邦亦因業績出色而大升21%,收6.4元,最高曾經造6.59元。 若以昨天收市價計算,聯邦的市盈率(PE)不過是14倍。 可喜的是,蔡主席多年的努力耕耘,加上製藥板塊受惠於國內的醫療改革,聯邦終於得到市場的認同,算是個美好的結局。 可惜的是,筆者當年並沒有跟隨蔡主席的意見買入聯邦的股票。

如果讀者買股是買管理層的話,聯邦制藥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筆者並不是建議讀者現價追入) 。

聯邦制藥(3933)主席蔡金樂先生

2010年3月23日

遠洋地產亂世中跑出

昨天本欄討論過中短線買賣遠洋地產(遠地)(3377)的簡單技巧,今天筆者想探討此股的長線投資價值。

現時國內房地產市場仍處於戰國時代,內地房地產發展商數目過萬,就算是當中規模較大的中國海外(688)及萬科(內地上市),其市佔率亦不到2%,可見競爭是如何激烈。 這跟本地市場已由好幾間大型發展商,經過20、30年的洗禮後而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不同。 因此,筆者亦相信這個板塊內汰弱留強的遊戲會持續多年,最終會由資金充裕、土儲較多,以及受中央眷顧的企業突圍而出。

國資委上周下令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必須退出房地產業務,可以留下的只有16家。 這16家央企,亦要帶頭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依法經營,促進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亦意味這些央企今後必須循規蹈矩,方可受到中央的眷顧。 由於中遠國際(517)不在這16家央企的名單內,中遠唯有退出手持的遠地股份。 沒有中遠的持股,遠地今後的運作可能會變得更為暢順。

現時,中國人壽(國壽)(2628)是遠地的最大股東,手持24.08%的遠地股權。 之前,中央明言國內的金融機構只可投資一家房地產開發商,理由亦可能是為了避免於升溫中的樓市上火上加油。 若然只可愛一個,人總會精挑細選。 同樣道理,國壽定必經過嚴格的審核和詳細的考慮才選擇遠地。 再看國壽入股遠地的成本為每股$6.23,而遠地的每股資產淨值為$7.35,國壽手上的遠地股權已有利潤。 有錢有地有後台,可見遠地已初步具備跑出的條件。

遠地昨晚發出公告,宣佈一系列的人事變動。 今天遠地收$6.61,跌1.9%,STC仍未出現買入訊號。 雖然現時還未到最佳的入貨價,不過相信亦離底不遠。 若果遠地股價跌破國壽入股的成本價,而公司的基本因素及國策又沒有重大改變,投資者到時應該飛身大手追入,有貨在手的更不應止蝕離場。

2010年3月22日

遠洋地產炒上炒落

上星期筆者提過可利用STC (Stochastic)去炒中化肥(297)。 其實,市場上還有很多股票可以照辦煮碗;筆者在此多舉一個例子-- 遠洋地產(遠地)(3377)。

下圖是遠地的一年日線圖。 藍圈和紅圈分別指出STC處於70以上和STC處於30以下時%K及%D的crossover,而藍色箭咀和紅色箭咀則分別表示該股股價的短期高低位。 只要按照STC提供的買入賣出訊號,讀者可簡單地高沽低揸此股 (若配合保力加通道及RSI運用,效果更佳)。 順帶一提,根據港交所的網頁資料,市場人士是可以合法沽空遠地的。



鑒於內地樓市持續升溫,最近國資委要求內地78家不以房地產為本業的中央企業(央企)要逐步撤出樓市,顯示中央終於決心運用行政手段來干預樓市。 有消息指出,作為遠地第二大股東的中遠國際(517)亦可能因此需要退出所持約8%的遠地股權。 也許市場擔心遠地會有一定的沽壓,今日該股收市報$6.74, 跌4.1%。 但中長線來看,早前遠地找到中國人壽(2628)這個大靠山入股,現時資金相當充裕,足以應付未來房地產板塊內的汰弱留強遊戲。 此乃遠洋地產的利好消息。

其實,只要一隻股票經常受著好淡的消息衝擊,市場便會為該股提供上升及下跌的動力。 這種情況亦在其他板塊的股份裡出現,讀者可以按此提示找出。

2010年3月21日

股市非超市

過去的一兩個星期,報章上出現了很多投資講座和進修課程簡介會的廣告。 筆者抱著一聽無妨的心態,報名參加了當中的幾個;反正是免費的,無用的話損失的只是時間。

每晚席上,各投資大師施展渾身解數,一方面細說自己買賣技術如何了得,另一方面又展示其學員的獲利成績;總之,個個的功力都比索羅斯強勁百倍。 與會者對講者的投資心得及實戰經驗無不嘖嘖稱奇,筆者亦大開眼界。 投資大師的推銷手法和宣傳技巧,暫時不想多講,將來擇日再談。

不過,在其中一晚的講座上,某導師對股市的一些見解,卻是筆者多年前曾經聽過,值得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該名導師痛斥香港很多股民還是以去超市的心態入市買股。 的而且確,筆者在買賣股票的時候,有時亦有這樣的盲點。

大家都知道,到超市購物,著眼點是貨品的價格(Price),顧客會偏向購買價格比較低廉的貨品,較少留意貨品本身的價值(Value)。 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是正常的人性;問題是很多人不知道或忽略了,價格跟價值不同。 有價格的貨品不一定有價值;同樣,有價值的也不一定標示價格。

只是一般來說,有價值的貨品,很多時候其價格都很高昂。

到超市購物,目的是消費;入股市買貨,動機是為資產增值。 在股市裡,股票的價值取決於該股股價是否有上升動力。 股價在百元以上的優質股,絕對不會比一元幾毫的細價股昂貴。

因此,投資者的焦點應放在股份的價值上,要選擇有價值(有上升動力)的股票。 當然,若抱著投機的心態入市一博,則另作別論。

2010年3月19日

靠STC炒中化肥

中化化肥(中化肥)(297)是筆者其中一隻長期留意的股份。 此股股價有波幅,動力夠,本身業務亦受惠於國策,可謂短炒長揸皆宜。 可是中化肥昨天公佈09年全年業績,虧損達14.44億元人民幣(下同) ,每股虧損20.59分。 業績肥佬,管理層決定不派息,是四年來首次。

中化肥是中國最大的化肥集團,主要是製造及銷售鉀肥、氮肥、磷肥及複合肥。 2008年內地和國際化肥市場經歷了巨大的價格變化。 例如,尿素價格從1月份的每噸390美元上漲至8月份的最高每噸820美元,然後又跌至年底最低的210美元。 2009年全球化肥市場需求持續不振,中化肥作為全球最大化肥生產國的國內龍頭,產能過剩的問題更為嚴重。 集團營業額減少40%,海外市場的收入更下跌54%,是全年業績盈轉虧的主因。

不過,或許是由於一方面受著經營環境不斷變化的衝擊,另一方面又受惠於國策對三農的支持,因此才能造就中化肥股價上的波幅。 打開圖表,筆者炒作此股的經驗是依靠 STC(20,5)發出的買入賣出訊號而出擊。

每當STC(Stochastic)指標的%K和%D發生crossover的時候,就表示中化肥的股價可能到達短期高位或低位。 看看下圖,STC在70線以上,當%K下破%D (藍色圈內的crossover) 的時候,股價亦開始從短期高位回落 (藍色箭咀)。 相反,在30線以下,當%K上越%D (紅色圈內的crossover) 的時候,該股股價則從短期低位回升 (紅色箭咀)。 簡單來說,70線以上的crossover發出沽出訊號,30線以下的crossover則是買入訊號。 讀者也可加入RSI作參考,從而增加訊號的可信性。



2010年3月18日

麗豐與滙豐

日前筆者曾經提過,市場上還有一些股價存有折讓,圖表上營造著杯底形態的股份。 在開估前,先談談林氏家族的麗新系架構。 麗新系共有4間上市公司,分別是麗新國際(麗國)(191)、麗新發展(麗展)(488)、豐德麗(571)和麗豐控股(麗豐)(1125)。

大股東林建岳持有37.69%麗國, 麗國分別持有11.18%麗展和40.58%麗豐, 而麗展和豐德麗則屬互控關係;麗展持有對方36.08%,豐德麗持有對方36.72%的權益。 讀者看到這裡,必定感到頭痛目眩,這是正常。 麗新系公司名稱相似,架構複雜,公司之間互控,早被市場人士所詬病,亦是投資者對此系股份敬而遠之的原因。 岳少亦指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不是他一人可以改變的事。



可是,細心看看系內公司的資產,此系又不是全無投資(投機)價值。
1. 麗國持有觀塘APM對面一商場10萬平方尺的權益,市場估值7億元。
2. 麗豐每股資產淨值高達$0.869(現時股價約$0.275)。
3. 豐德麗持有16億元現金。
4. 麗展亦擁有不少優質物業及大量流動現金 。

故此,傳聞早前美資對沖基金Passport Capital狙擊豐德麗,也是看準了麗展和豐德麗的互控關係,控制豐德麗就代表得到麗展的話事權。

麗豐是系內賺錢能力最高的公司。麗展和豐德麗去年分別虧損2.21億元和1.01億元,同期麗豐純利4.07億元。觀乎盈利和資產,麗豐應是系內的首選。 再看圖表,由09年6月至今,麗豐在大約$0.25和$0.30之間橫行了差不多10個月,營造著杯底形態,有心人是否正在收貨,筆者不知道。 但近期此股又有異動跡像,RSI與股價亦呈現一點背馳。

麗豐股價與資產存有折讓,但無人問津;相反,滙豐長期溢價,卻受到追捧。麗豐與滙豐之間的分別,或多或少反映了市場對雙方管理層的信任程度。

2010年3月16日

禾雀亂飛,炒至披糜

言猶在耳,龔家系股份的最後一員香港資源控股(2882),也受到市場的寵幸,今日最高曾經造過$1.57,升幅達到23.6%,收報$1.39,仍升9.4%。 炒家體現了香港人甚麼也要集齊一套的精神,把整套“如心概念股”炒上了。 另外,一些沉靜已久的股份亦被看中。 當中的表表者,莫過於四叔旗下的恆發(97)。 恆發今日最高的升幅將近6成,收市仍升31%。 公司亦慣例向外公佈,說“董事局不知悉有任何足以或可能影響價格的事宜”等等的廢話。

曾經有一隻股票上升了兩成後,客戶問筆者是否值得追入。 筆者由於比較保守,故好言相勸不要冒險再追;結果該股勁升4成。 事後檢討,自己還是覺得當天的建議正確。 除非你是幕後炒家或收到一些極可靠的消息,否則追入單日升了兩成多的股票,實在跟傻仔自殺別無兩樣。 其實,不計一些受利好消息刺激,於停牌後怒升的股份,一般來說,即日大升5成的股票可謂鳳毛鱗角;粗略估計,一年應該不佔上市公司總數的百分之五。 別人吃到兩成之後的利潤,可能是他幾生修道的報酬,不必羨慕。 況且優質股票俯拾即是,何必向高難度挑戰?

現時,炒風已經蔓延至一眾三、四線股,大家似乎又開始玩著尋寶遊戲了。不過認真想想,禾雀亂飛,大市又是否將近披糜呢? 筆者相信三月的升市派對將盡,理由稍後再談。

丹楓瘋了

繼安寧控股(128)上星期喪升後,龔家系內的另一上市公司丹楓控股(271),股價今日(15/3)大升54.3%,成為最大升幅榜的榜首。 市場人士上星期熱炒安寧,如今投懷丹楓,可能是認為以地產作為主業的丹楓更大機會成為華懋注資概念的受惠者。

上網翻查丹楓的損益表,發現其每股帳面資產淨值大約港幣1.73元,以今日收市價$1.25計,股價折讓差不多3成。 看看日線圖,整幅畫面就會變得更加清晰,丹楓的股價大約在$0.6至$0.75橫行了超過9個月,再用不到1個月的時間營造杯柄,三線重疊後於今日大成交爆上高收,不得不佩服有心人收貨的耐性。 同屬龔如心遺產名下的博富臨置業(225),今日亦大升24.6%,系內還未大炒而上的就只有香港資源控股(2882),不過這家公司的注資機會相對較低。

那麼,現時市場上還有像丹楓這一類股價折讓而又醞釀著杯底形態的股份嗎?答案是有的,不過先讓大家花一兩天去找找吧,兩天後揭盅... ...

2010年3月15日

交易員的工作

這是本網誌的第一篇文章,我想,總要為“交易員”作一個簡單的開場介紹。

交易員,泛指那些提供意見,幫助客戶完成買賣的人。 交易員是最貼近市況的一群;交易時段內,他們見盡投資者的貪婪與恐懼,面對著市場上的種種光怪陸離。 聽聽他們的所見所聞,也許能夠讓你知道市場的運作,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