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4日

遊台記(上)

昨天筆者提及上周到台灣旅行,今天及明天將會以上下集跟讀者們簡單分享留台一周的所見所聞,以及期間的一些感受。

這次已經是筆者第15次去台灣,回想首次到台,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事,當時筆者應公司要求到台北參加一項培訓。

十年前後,感受最深的應該是匯率上的差異。 2002年筆者首次踏足寶島,當時港紙跟新台幣的兌換率接近4.2,即1港元大約可以兌換成4.2元新台幣。 事隔十年,上周筆者在台北國際機場得到的兌換率是3.59。 天啊!還未步出機場,已經有被洗劫的感覺。 筆者於去年遊台時,匯率已跌至3.9,當時已經相當痛苦,只是沒有料到今年港元更加不濟。 若用以上的兌換率計算,港元在過去十年內大大貶值了14%。 香港雖說是福地,但聯繫匯率卻把港人變成福頭,本地人的購買力大不如前。

因此,筆者在購物或用膳時,便要把所有價格除以3.5去“還原”成港元價。 港匯下跌,令當地很多東西變得昂貴。 例如筆者喜歡到城品書店買書,以往因為港元強,遇上書店又進行大特賣的話,書價可以跟本地相差3至4成;可惜這種優勢沒有了。 其實,就筆者觀察所得,整體上台灣的物價並未有大幅上漲,到西門町吃一碗阿宗麵線,大的依舊是60元新台幣,便利店的樽裝飲料,一般仍然是25元新台幣左右

這所餐廳本已並不便宜,港元下跌後,結果吃一頓午餐花了400多元港幣

其實,筆者原定年初到台灣的,只因當時護照出現問題,最後被逼延遲行程。 如果年初時能夠成行,那麼遊台時的消費力一定提高不少。 不過,最近當地爆出塑化劑混入各式各樣的飲料當中,如今算是賠上匯率,賺回健康。

由於是次遊台,筆者一早打算是“hea遊”,所以整個行程都以食和休息為主,幾乎沒有離開過台北市。 雖然有點頹廢,但筆者旅行目的多以“叉電”為主,不喜歡走馬看花式的“掃盡”一大堆景點,“血拼”就更加不用說了。 因此,筆者多日來只是慢食和看書,其中到一本叫“Supertrends: Winning Investment Strategies for the Coming Decades”,作者是Lars Tvede,曾經以炒匯為生書中提出雖然世界各地的房地產縱有各自特色,但一般均以18至20年為一個循環周期。

Supertrends: Winning Investment Strategies for the Coming Decades

筆者即時想到本地樓市,對上一次周期應該是從1984年附近開始,到2003年沙士爆發時徹底完結,剛好是20年。 如果以2004年作為今次樓市周期的起點,樓市將會一直上升,其間雖有調整,但要完全結束,則恐怕要等到大約2020至2024年。 筆者一直認為這次港股牛市的大浪頂將會在2015至2017年之間出現,假如樓市的浪頂比股市的高位遲2至3年,那麼這個估計也跟上述的樓市周期頗為脗合。 想到這裡,便覺得自己置業無期,唉

說起樓市,令筆者想起有天晚上跟一個台灣的舊同事W飯聚。 筆者跟他說中台雙方將會進一步放寬兩地居民的自由行,預料明年會有400萬大陸旅客訪台,到時候台北的樓市勢必被大幅炒高;筆者建議舊同事W經濟能力許可的話,不妨投資自己熟悉的台北房地產。 可惜舊同事W表示由於已經買入了一個單位自住,現在沒有“閒錢”投資另一所房子。 不過話分頭說,若果他親眼目睹內地人如何買賣香港的豪宅,相信想盡辦法也會籌到足夠的資金入場。

筆者到台北故宮博物院觀賞了最近展出的“富春山居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