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6日

澳優勝蒙牛

每次提起腳痛特首,筆者都會想起“八萬五”;最近講起書展,話題離不開“o靚模”;近這一年每當讀到蒙牛(2319)的新聞,“毒奶事件”便在筆者的腦海中出現。

毒奶事件在2008年鬧至滿城風雨,由三鹿集團的奶粉被驗出三聚氰胺開始,差不多所有內地的奶粉製造商,無一幸免。 中央高度關注事件,實行各省封鋪拉人。 受害者之一的蒙牛最後無奈接受中糧集團及厚僕基金入股,成為半間國家企業。

事件所累,蒙牛08年的業績見紅,理所當然。 及至09年,全年業績轉虧為盈賺11.16億元(人民幣,下同),相比08年虧蝕9.49億元,盈利算是來個大翻身。 不過,市場並不滿意這份成績表,原因是蒙牛09年上半年盈利錄得6.62億元,券商普遍預期其全年純利至少超過12億元。

對於這個落差, 蒙牛管理層解釋是由於下半年度公司加大宣傳及促銷費用所致。 不過推廣費用大增,銷售額理應同時上升;除非宣傳策略非常不濟,否則一出一入,下半年的盈利最差的情況是跟上半年持平。 可是下半年度盈利只有4.3億元,卻令一眾分析員大跌眼鏡。

很明顯,經過毒奶一役,消費者對蒙牛的信心限制了她的增長。 的而且確,一個品牌的形象受到破壞後,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去重新建立。 消費者的信心其實是非常脆弱的;所謂一次不忠,百次不容,對於銷售食品飲料的企業尤甚!

雖然毒奶事件對於蒙牛是災難,但是於澳優(1717)而言,卻是機遇。

自毒奶事件後,澳優09年純利大增1倍至1.82億元, 可見內地有經濟能力的一群較為願意選購外國的品牌。 雖然澳優的內地市場份額只排13位,跟蒙牛還有很大距離,但澳優銷售來自澳洲的奶粉,走的是高檔路線,毛利率49.4%,比蒙牛的26.7%高了一截。

走高檔路線的好處是提價能力較強,有力將上升的成本轉嫁給顧客。 澳優旗下的4個系列當中,就以佔公司收入45.4%的能力多系列賣得最貴。 此外,澳優正積極拓展三四線城市, 銷售份額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加上內地工人的工資在今年有很大的升幅,對於高擋奶粉的需求也會相繼增加。

當然投資澳優不是全無風險;因為理論上毒奶事件可以在任何一個國家發生,分別在於是人為的,還是屬於意外。 另外,做畜牧有關生意的企業,其中一個最大最頭痛的風險,就是疫症的傳播。 閣下只要看看農場管理水平極高的日本,在口蹄症爆發後,為了避免疫症蔓延而殺盡宮崎和牛,便知道這一行業有點聽天命的無奈。

有鑒於此,澳優除了跟澳洲乳品生產商Tatura及Murray Goulburn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外,最近亦宣布將與法國乳品巨企Nutribio成立合營公司,一方面可以分散奶源風險,同時又可以共同研發新產品。

其實,澳優是基金倉內一隻令筆者頗為失望的股份;原因不是該公司本身的業務表現,而是市場低估了澳優的品牌價值及發展優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