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因為忙於跟客戶們討論大市走勢及應市策略,因而未能如期刊出博文,在此致歉。 不過,亦因為筆者與客戶們的討論,或許會令今天博文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
首先,在未入正題之前,讀者大概需要懂得分辨經紀(Account Executive, AE)及交易員(Dealer)。 雖然對於大部分股民來說,這裡好像有點“呃篇幅”,但筆者相信部分讀者未必知道兩者的差別。 簡單來說,經紀和交易員的工作性質類似,基本上都離不開為客戶報價、提供最新的市況資料、給予買賣建議,及替客戶下單(落盤)。 兩者之間的最大分別是,交易員一般受聘於券商或銀行,屬受薪職員身份居多(即每月有“老底”);而經紀則大多是自顧人士,收入主要來自客戶買賣時的佣金。 雖然兩者均屬多勞多得,但前者多勞後也需要視乎老闆是否願意跟員工分享成果,後者則是一切靠自己,可謂“命運在我手”。
筆者曾經在某本地券商的企業銷售部工作,離開舊鋪後現職則屬經紀及交易員之間,雖有底薪,但更大部分的收入是取決於替自己客戶管理基金買賣的成績。 至於昔日的同事,大多轉到不同的券商,有的繼續安分地做個受薪的交易員,有的則冒險一點,“豁出去”當個經紀,尋覓自己的一片天。
無論如何,經紀和交易員的工作量及收入很受市況影響。 由於經紀“食佣”為主,因此他們一定比交易員更希望大市氣氛良好,成交暢旺。
故此,做經紀的第一難,是要不停替客戶尋找獲利機會,務求令客戶買賣貨如輪轉。 經紀與客戶,是“有錢齊齊搵”,唇齒相依的關係;所以經紀的行動大多是從客戶的利益出發。 一個稱職的經紀是非常勤奮,也很忙碌的。 每天要在千多隻股份之中尋找獲利良機,為客戶獻上買賣點子。 在市旺的時候,這當然不成問題。 可是,當遇上淡市時(例如近來的市況) ,買賣兩閒的日子實在令人一籌莫展。
坊間有很多的所謂專家,經常叫人要減少買賣的次數,原因是頻密的買賣會讓佣金蠶食利潤,最終只會養肥經紀。 筆者對此有點意見,太多無謂的買賣確實會令利潤減少,但畢竟現時的經紀佣金已經非常微薄,一般只佔買賣的0.25%;如果閣下的經紀能夠在每次買賣替閣下賺取最少5%的利潤,長遠來說,透過經紀做買賣是雙贏的方案。
然而,有些時候,是客戶過分進取,希望經紀能夠不停為自己提供點子,務求做到“股接股”。 一個負責任的經紀除了給予投資建議、替客戶賺錢外,更重要的是為提醒客戶要留意注碼的控制和管理客戶的期望,此乃第二難。
筆者遇過的客戶很多,有自以為是型、有無知型、有過分信賴型… 可謂林林總總,不能盡錄,但大部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只懂買與賣,甚少懂得順勢時加注,逆勢時減注。 而且,無論市好市壞,部分客戶同樣要求得到相同的利潤報酬;一天目標利潤未能達到,便一直賴死不走,因而錯失許多套利或止蝕的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